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虎贲氏

虎贲氏

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负责周王禁卫。《周礼·夏官》: “虎贲氏下大夫二十人,中士十有二人,府二人,史八人,胥八十人,虎士八百人”,“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。军旅、会同,亦如之。舍,则守王闲。王在国,则守王宫。国有大故,则守王门。大丧,亦如之。及葬,从遣车而哭。适四方使,则从士大夫,若道路不通,有征事,则奉书以使于四方。”


官名。周朝设此官。为天子的近卫官。《周礼·夏官·虎贲氏》:“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;军旅会同,亦如之;舍则守王闲;王在国,则守在王宫;国有大故,则守王门;大丧,亦如之。”《周礼·夏官·序官》:“虎贲氏,下大夫二人、中士十有二人、府二人、史八人、胥八十人、虎士八百人。”贲,通奔。虎贲,言如猛虎之奔,喻其勇猛。后世多取其名,置虎贲郎、虎贲校尉、虎贲中郎将、虎贲将军、虎贲大将军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宫常侍

    官名。南朝梁武帝天监(502—519)初置,由散骑常侍担任。

  • 内竖

    官名。①周朝宫中小臣。掌传达王命。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 “问内竖之御者。”郑玄注: “内竖,小臣之属,掌外内之通命者。”《周礼·天官·内竖》:“掌外内之通令。”郑玄注: “内,后六宫; 外,卿大夫也。

  • 东掌客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宾部中大夫东掌客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
  • 归义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四班,拟伏波将军等号,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,拟光烈将军等号,班阶略高。

  • 太子备身左右

    官名。太子左、右内率属官。隋朝置八员,正七品,掌供奉弓箭,侍卫东宫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名主射左右。唐朝复名备身左右,玄宗开元(713—741)中与太子千牛备身并为太子千牛,从七品上。东宫武官名

  • 大卿监

    见“卿监”。

  • 议长

    官名。清末各省谘议局长官。详“谘议局议长”。又,内阁总理大臣会议时充议长。

  • 优异佐领

    清朝八旗世管佐领之一。全称“优异世管佐领”。凡初立佐领之人率众归诚,功在旗常,或立佐领后承管之人著有军功劳绩,得赐户口,编为佐领者,均为优异世管佐领。佐领员缺,由立佐领人和得优异佐领人之子孙世代承管。

  • 俸钞折色制

    明代俸禄制度,洪武时百官俸禄全给米,间以钱钞,惟九品杂职全支米。其后钞价日贱,又折米为布;布价又跌,官俸因此日薄。中叶以后官员俸给有两种支给办法,一为本色,一为折色。本色包括三项:即月米、折绢米、折银

  • 太子殿中员外将军

    东宫武官名。见“太子殿中将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