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节度使

节度使

官名。唐高祖武德六年 (623) 诸州总管加号使持节,高宗永徽 (650—655) 以后,都督带使持节即为其任,不带节者不是。睿宗景云二年(711)贺拔延嗣除凉州都督,充河西节度使,始有此号。玄宗天宝 (742—756) 初,沿边有九节度使。受职时双旌双节,总领军旅民政,专诛杀,外任之重,无与伦比,辖区内各州刺史 (郡守) 皆为其属,并兼领所驻州刺史(郡守); 亲王、宰相遥领,则以副大使知节度事。凡节度使必带中央官衔,最高带同平章事,名曰使相。肃宗至德 (756—758) 以后,天下用兵,中原刺史亦循其例,授此号。所辖地区多兼军号,如泽潞节度使号昭义军节度使。河北等地节度使拥兵自大,传位子孙或部将,不奉朝命,世为藩镇。僖宗中和元年 (881) 党项首领拓跋思恭被封夏州节度使,至宗初元吴建国,党项历代首领均封此职,充其世袭。五代设置更多,废置不常。北宋初犹有实任者,谓之归镇,总领所辖州郡行政大权,正三品。太宗太平兴国二年(977)罢其所领支郡,仅领本州府事;武臣以其为阶官者不必赴治所,宗室、国戚领其衔仅奉朝请,无职掌。神宗元丰三年 (1080) 以其带中书令、侍中或同平章事衔者改为开府仪同三司,余者升从二品。辽太祖天赞二年(923)置平州卢龙军节度使,其后州军皆置,称某州某军节度使,兼掌军事、民政,有遥授、遥摄、遥领、领、加、赠等,一般为实职; 州军之外,又有部族节度使,统领契丹及辽属其它部族; 辽圣宗太平二年 (1022) 又授高丽参知政事王同显静海军节度使。金朝诸节镇各置一员,从三品,掌镇抚诸军防刺,总判本镇兵马之事,兼管本州内观察使事; 其观察使所掌,与府尹兼军州事管内观察使同。明末李自成义军于崇祯十七年 (1644) 在北京曾改巡抚为之。


官名。唐始置此官,掌总军旅,专诛杀,一揽民政财用。唐分全国州县为若干道,道的武官称都督。高宗永徽以后,都督带使持节者称节度使,不带使持节者不称。至睿宗景云二年始,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,其后诸道皆同此号,大者领十余州,小者二三州。节度使封郡王,总军旅,专诛杀,掌民政赋税,用人理财,皆得自主。

新唐书·百官四下·节度使》:“节度使封郡王,则有奏记一人;兼观察使,又有判官、支使、推官、巡官、衙推各一人;又兼安抚使,则有副使、判官各一人;兼支度、营田、招讨、经略使,则有副使、判官各一人;支度使,复有遣运判官,巡官各一人。节度使掌总军旅,颛诛杀。初授,县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,观察使亦如之。辞日,赐双旌双节。”

安史之乱,地方武将,也往往署节度使名号,自置官属,父死子继,号为留后。世称藩镇。

宋初曾罢免节度使的兵权。《宋史·职官七·府州军监》:“宋初革五季之患,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,赐第以留之,分命朝臣出守列郡。”《宋史·职官六·节度使》:“宋初无所掌。其事务悉归本州知州、通判兼总之,亦无定员,恩数与执政同。”这样,节度使便成了虚衔。后来,虽又有封拜,但性质与唐代的节度使不同。

辽代也设节度使。《辽史·百官志四·南面方州官》:“冠以节度,承以观察、防御、团练等使,分以刺史、县令,大略采用唐制。”辽代的节度使极多,上京道十二员,东京道二十一员,中京道七员,南京道二员,西京道六员,共四十八员。

金代也设节度使。《金史·百官·诸节镇》:“节度使一员,从三品,掌镇抚诸军防刺,总判本镇兵马之事,兼本州管内观察使事。其观察使所掌,并同府尹兼军州事管内观察使。同知节度使一员,正五品。通判节度使事,兼州事者仍带同知管内观察使。副使一员,从五品。”元代废。参看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三·节度使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监门府郎将

    官名。①隋初右监门府次官,置二员,正四品,炀帝大业三年(607)废。② 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右监门府将军置,为右监门府长官,一员,正四品,分掌门禁守卫。唐初复为右监门府将军,后改为右监门卫将军。

  • 职事官

    官职统称。隋、唐、宋指居曹而有执掌的官员。唐朝,三公及省、台、寺、监、卫府、东宫、王国、州县、镇戍等官为职事官。北宋前期,省、部、寺、监之官多为寄禄官,而以差遣为职事官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

  • 南中大将军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。魏元帝咸熙元年(264),交趾吴将吕兴奉表降魏,魏以吕兴为使持节、都督交训诸军事、南中大将军,策命未至,兴为下人所杀。二品,不常置。见《三国志·三少帝记》。杂号将军名,三国魏置,掌征伐

  • 法部收发所

    官署名。清末法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收发定罪人犯、京外来往文件折奏、逾限统计书表,掌罚书手、皂差、禁卒,宣告各项示谕,收发、修造刑具并全署工程各事项。置员外郎、主事各二人。法部内部

  • 主客给事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为派驻尚书省主客曹监察政务、兼理曹事的内廷官员。《魏书·尉羽传》:“驾部令,转主客给事。”位次主客给事中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从三品上。

  • 掌座

    官名。唐朝两京郊社署郊坛置,二十四员,以主神御之物,皆由礼部自斋郎中奏补,任满十二年授官。杂任职名。唐于两京郊社署置二十四人,以主神御之物。凡任掌座满十二年,皆授官。

  • 少府监主簿

    辽官名。少府监官员,掌文书簿册。

  • 军需总监

    陆军同等官。北洋政府设置,其军阶为少将,掌理军需事务。

  • ①春秋时期诸侯国家定期派遣卿或大夫一级使臣持礼品朝见周天子。《礼记·王制》: “诸侯之于天子也,比年一小聘,三年一大聘”。郑玄注: “比年,每岁也。小聘,使大夫; 大聘,使卿。”①春秋时期晋文公称霸后

  • 左一护军府护军

    官名。唐初秦王、齐王府左一护军府长官,各置一员,正四品下,掌率本府统军以下侍卫陪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