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方司郎中
官名。即“职方清吏司郎中”。
官名。即“职方清吏司郎中”。
掌管考试的官。宋朝以来科举考试,凡乡会试同考官称簾官;阅卷诸官名内簾,弥封收掌管等官名外簾,皆不得出堂簾之外,统称簾官。《明史·选举二》:“试官入院,辄封钥内外门户。在外提调、监试等谓之外簾官,在内主
官名。清末陆军部海军处长官,光绪三十三年(1907)设。军阶协都统,从二品。管理海军处事务。宣统元年(1909)省。
唐、宋御史中丞别称。
市政府的属局之一。国民党政府规定,若市因实际需要,得增设土地局,将财政局办理土地行政事项归该局主管,主官为局长。
官名。汉景帝时置,与大农令为平行的官,详见“都内令丞” 。
官署名。简称“仪制司”。明清礼部四司之一。掌诸礼文、宗封、贡举、学校之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仪部置。设郎中一人,员外郎一人,主事三人。洪熙元年(1425)南京礼部亦置,设官略同。清顺治元年(
殿廷卫士名。明置,见“大汉将军”。
官署名。南朝梁设,为东宫安置文学侍臣之所。参见《梁书·殷芸传》。
满语官名。意为“包衣头”。汉译为“内管领”。
僧人等级。明朝官定僧级第三等,可充任僧官,不给俸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