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翰林侍读学士

翰林侍读学士

官名。北宋真宗咸平二年(999),始置翰林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。为皇帝进读书史,讲释经义,备顾问应对。其后,或以大臣为翰林侍读、翰林侍讲,不带学士; 或为侍读、侍讲,不加别名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以侍读,侍讲为侍从官兼职,定为正七品。


官名。掌侍读经史,为翰林院或翰林学士院官员。《宋史·职官二·翰林学士院·翰林侍读学士》:“真宗咸平二年,以杨徽之、夏侯峤并为翰林侍读学士,始建学士之职。”金元明清四朝也都设此官,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翰林学士院》、《元史·百官三·翰林兼国史院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拱卫直都指挥使

    官名。元朝设此官,从四品;掌控鹤六百余户,及仪卫等事。其属官有钤辖、提控案牍等。见《元史·百官一·拱卫直都指挥使司》。

  • 牧官中郎将

    官名。北魏前朝置。掌畜牧事务。奚和观以龙骧将军领之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皆未载。

  • 兴圣宫马群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掌兴圣宫马群饲养蕃息等事。置侍中、敞史等职。

  • 战区巡察团

    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监察院派往各战区的巡察组织。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国民党政府公布《监察院战区巡察团规程》, 设置战区巡察团。巡察团直隶于监察院,其设置团数及各团巡察区域以军事委员会划定的各战

  • 三郎大帅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统帅内三郎,掌宫禁中侍卫,随皇帝出征时,还负责看管被俘敌将。《宋书·索虏传》: “虏法,获生将,付其三郎大帅,连锁锁颈后。”其下统三郎将、三郎卫士等。

  • 筹边使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设置,节制两省以上,其性质与巡阅使相似,民国八年(公元1919年)六月十三日曾特派徐树铮为“西北筹边使”,参见该条。

  • 廷尉书佐

    官名,西汉置,属廷尉,掌文书。《汉书·薛宣传》:“少为廷尉书佐、都船狱史。”官名。汉代廷尉的属官有书佐。《西汉会要·职官一》:“薛宣少为廷尉书佐。”

  • 礼仪监

    官署名。清初内府机构之一。顺治十三年(1656)改钟鼓司设。掌内庭礼乐之事。并考核太监品级。初设总理,左、右协理各一人。十七年,改为礼仪院。

  • 三侍

    官名合称。①十二卫所属亲、勋、翊三卫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名为三侍。②隋炀帝时鹰扬府所领亲、勋、武三侍,非翊卫府,无此三侍。

  • 集贤院知院事

    官名。唐开元十三年(公元725年)以宰相张说为集贤殿大学士,知院事,说恳让“大”字,诏许之。此后常以宰相一人知院事,为集贤院的长官。金亦以知集贤院事为集贤院的长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