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牲使司
即“群牧司”。
即“群牧司”。
见“四川等处行中书省”。
官名。宋置,掌修河决等事。见“提举河渠”。
职务清闲的官。唐代白居易《赠吴丹》诗:“终当乞闲官,退与夫子游。”
宋朝常参官别称。参见“常参官”。
官名。商代设置,掌为王室养殖和捕捞鱼类。见《合集》二九七零零。
僧人等级。明朝官定僧级第三等,可充任僧官,不给俸禄。
官名,金朝置。从六品,掌守护宫城殿位。其佐官有同提举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》。
即羽书。皇帝征召军队的一种文书。上插鸟羽,表示紧急,必须尽快传递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吾以羽檄征天下兵,未有至者。”颜师古注: “檄者,以木简为书,长尺二寸,用征召也。其有急事,则加以鸟羽插之,示速疾
官名。汉代大司农所属掌财货之官。都内在汉初本称大内,为京师库藏之所,其主官为大内令。景帝时定大内令之秩为二千石,掌财货,下设左右内官,改治粟内史为大农令,掌管农业,与大内令品秩相等。武帝时改大农令为大
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置为正七品下武散官。宋朝沿置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武散官名。唐宋置,唐制秩正七品下,宋制秩正七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