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陪都之称。见“陪都”。
官名。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阶官名,改东上閤门使置,正六品。武阶官名。宋政和中改东上閤门使为左武大夫,秩正六品。
官名。清朝内奏事处中任职之太监。额设四人。详见“奏事处”。
官名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有治狱使者,可能是汉代廷尉临时派遣的治狱之官。
即“典农司马”。
吏名。“干”之一种。掌传达。三国魏诸郡、晋朝诸州、郡、县官府俱置。十六国后赵亦置。吏名,掌传达。三国时曹魏各郡置,晋朝的州郡县皆置,十六国后赵也置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司马芝传》:“门下循行尝疑门干盗簪,
郡门下吏名。晋置,见《彭祈碑阴》。属于小史之类,掌执戟侍从。
官名。元置,见“上都留守兼本路都总管府”。
国民党政府总统府的内部机构。掌理有关机要电务事项。设主任、副主任各一人,秘书二人,科长二人,视察四人,科员二十人,雇员二人。
官名。金承安四年(公元1189年)置,为按察使的佐官,其地位次于副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