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官名。①地方军事长官。东汉常命御史、中郎将等出督州郡军事,属临时差遣。三国吴于沿江要地置,统兵屯守,如西陵督、夏口督、武昌左部督、武昌右部督等,权势甚重,以皇帝亲信重臣出任。晋朝以督某州诸军事为该地区军政长官,位在都督或监某州诸军事之下。十六国汉、前凉、前秦、后凉及南朝沿置。②东汉大司马、大将军等府属吏,全称督盗贼。③ 统兵武官。三国吴置有无难督、前烦督、绕帐督等,统领营兵,为皇帝的侍卫武官首领,时亦外出征战,地位低于作为地方军事长官的诸督。


官名。1、皇帝特派官员。东汉皇帝特派御史视察、监督某事,或派中郎将等出督某州郡军事。属临时性差遣。

2、统帅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夏侯渊传》:“太祖征孙权还,使渊督诸将击庐江叛者雷绪。”

3、指督军大将。《后汉书·郭陈列传》:“军征,校尉一统于督。”注:“督谓大将。”

4、地方军事长官,掌屯兵驻守。如三国吴置的两陵督、夏口督、武昌左右部督等。

5、各类统兵官的总称。如三国吴统领近卫军营兵的无难督、前烦督、绕帐督;另外还有水军督、京下督等。

6、督盗贼的简称。东汉大司马、大将军等府属吏中有督盗贼一官,简称“”。

7、加官名。北魏的刺史加“”或“都督”,则兼掌军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直年旗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朝掌八旗联合会理事之大臣。额设八人,每旗各一人。于都统、副都统内特简。任期一年,岁终更代。掌八旗会理之事,并于年终将八旗已结、未结及其他年例之事向皇帝汇报。

  • 司赞郎

    阶官名。金朝置,为内侍阶官,属二十五阶之第二十阶,秩从八品上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内侍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从八品上,称司赞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内大羽真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赵万里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》图版六四之 二《元夫人赵光墓志》: “(夫人嫁)昭成皇帝之胤,散骑常侍,内大羽真、太尉公,使持节、车骑大将军,冀州刺史,比陵王孙。”

  • 酒丞

    掌酒之官。《通典·职官七·光禄卿》:“晋有酒丞一人;齐食官局有酒吏;梁曰酒库丞;北齐有清漳令丞,主酒;后周如古周之制,隋曰良醖署,令丞各一人,大唐因之。”

  • 专卖事业司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三十二年(公元1943年)设置,属财政部。掌理抗战时期所创办的专卖事业行政事务。以司长为主官,下设科长、科员。

  • 大都回回药物院

    官署名。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 (1292),秩从五品,掌回回药事。英宗至治二年(1322),划隶广惠司下。置达鲁花赤一员,大使二员,副使一员。

  • 北主客郎中

    官名。西晋、北魏与北主客郎互称,为尚书省北主客曹长官。参见“北主客郎”。

  • 军谋宏远材任将帅科

    科学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于武类科目。元和三年(公元808年)诏举,樊宗师及第,长庆元年(公元821年)诏举,吴思等二人及第。

  • 南部给事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为内廷派驻尚书省南部曹监察政务的官员。位在南部给事中之下。《魏书·李顺传》: “(李冏)太和中,拜下大夫,南部给事,出为龙骧将军、南豫州刺史”。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改制时废。

  • 文案

    在官府中起草文稿、掌管档案的小官吏。在内签押房办公,因与长官关系密切,能预闻机要,又称“内文案”。海关征税部内班华员,掌文书之事。见“征税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