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牌符

牌符

符节制度。辽朝有银牌,为皇帝遣使之凭证。使者持牌,如皇帝亲临,沿途乘驿马需索,不准违误。使还,呈交皇帝。银牌上铸有契丹字,长一尺。有西夏铸西夏文的铜牌传世。“内宿命令”、“防守命令”牌为宫廷宿卫和驻军佩带,“敕燃马牌”为差使牌。金朝牌符有两类。一类为官员佩带,以示功赏。金太祖时,始铸金牌、银牌、木牌,分别授与万户、猛安、谋克及蒲辇(浦里衍)。另一类为遣使递送文书的信牌。金朝建国前,女真部落各有信牌,交互驰驿。金世宗时,仿宋制,递送皇帝敕书用朱漆金字牌(木制),递送尚书省文书用绿油红字牌。蒙古和元朝的牌符也有两类。官员佩带的牌子有虎头金牌、平金牌(又称素金牌)、平银牌,分别授与品级不同的万户、千户、百户各级军官。遣使牌子有两种,一为皇帝遣使的虎头金牌,长形,铸蒙古字,如皇帝亲行,另一种为军务遣使的差使圆牌,又称圆符。军务使者持牌于沿途驿站倒换驿马,需索酒食。圆牌铁质,铸蒙古字,有金银字两种。金字牌为朝廷遣使,银字牌为蒙古诸王及军政官员遣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圆明园八旗内务府三旗护军营

    即“圆明园护军营”。

  • 叠掘都统

    官名。十六国西秦置,掌管鲜卑叠掘部事务。《资治通鉴·东晋安帝隆安三年(399)》: “夏,四月,鲜卑叠掘河内帅户五千降于西秦。西秦主(乞伏)乾归以河内为叠掘都统,以宗女妻之”。胡三省注:“叠掘亦鲜卑一

  • 王国礼乐长

    官名。东汉置,秩比四百石,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》“本注”说:“主乐人”。

  • 上林十池监

    官名,掌上林十池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说:“省上林十池监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上林十池监”师古注说:“《三辅黄图》云上林中池上籞五所,而此云十池监,未详其数。”《三辅黄图》卷四《池沼》说:“十池

  • 公府集曹

    公府诸曹之一。《洪范五行传》说:“集曹共纳输。”西汉丞相府始置集曹掾。《汉书·匡衡传》载:“主簿陆赐故居奏曹,习事晓知国界,署集曹掾。”三国魏咸熙元年(公元264年)于丞相府置集曹掾、属各一人,第七品

  • 判太常寺

    官名。宋初太常寺卿为寄禄官,置判太常寺,为太常寺的长官,无固定员额,以两制以上充任。元丰改制始正名,以太常寺卿为太常寺的长官。

  • 极右曹

    指郡督邮或郡功曹。汉朝分曹办公,且以右为上,在郡诸曹中,以督邮、功曹最好,故称督邮、功曹为极右曹。《后汉书·张酺传》:“前郡守以青身有金夷,竟不能举。酺见之,叹息曰:‘岂有一门忠义而爵赏不及乎?’遂擢

  • 上都留守

    官名。元朝上都留守司长官,兼上都路总管、虎贲卫亲军都指挥使,置六员。秩正二品,下设同知二员,正三品; 副留守二员,正四品; 判官二员,正五品。

  • 都事司郎中

    官名。清末法部都事司长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定额三人,正五品,奏补。掌本司事务。

  • 左小武伯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 )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左武伯司次官,员二人。佐左武伯中大夫与右武伯中大夫掌内外卫禁令,统虎贲、旅贲、射声、骁骑、羽林、游击等六率禁卫军士,在皇帝临朝及出行时,负责侍卫。北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