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北齐始置肴藏署,至唐垂拱元年(公元685年)改为珍羞署,神龙初复旧,开元初又改为珍羞署。有令及丞,掌供祭祀、朝会、宾客的各种珍羞。所属有府三人,史六人,典书八人,饧匠五人,掌固四人。宋光禄寺有太
官名,西汉置,属詹事,掌皇后仓,大者置令,小者置长,有丞。成帝鸿嘉三年省詹事官,并属大长秋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詹事》。
官名。西域龟兹等国置,员一人,见《汉书·西域传》。官名,西汉时西域龟兹国等置此官,为低级武官。位在千长上,而在左右骑君下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龟兹国》:“大都尉丞、辅国侯、安国侯、击胡侯、却胡都尉、击车师
官名。三国魏文帝黄初三年(222)置,为将军名号,二品,不常设。晋沿置,官品同,开府者皆位从公。将军名号,三国魏置,不常设,二品。晋沿置,开府者位从公。见《二十六史大辞典·两晋南朝职官(品秩)简表》。
官名,汉置,又称越骑校尉丞,俸六百石,为校尉之副,佐校尉,掌治文书(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)。东汉省。
官名。①地方军事长官。东汉常命御史、中郎将等出督州郡军事,属临时差遣。三国吴于沿江要地置,统兵屯守,如西陵督、夏口督、武昌左部督、武昌右部督等,权势甚重,以皇帝亲信重臣出任。晋朝以督某州诸军事为该地区
官名。①宋朝武阶官,系三班小使臣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定为正九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阶官名,改保义郎。②宦官。宋徽宗政和二年,重定内侍官名,改高班置。(1)武臣本官阶。宋
官名。又称宗本。清朝西藏地方官员之统称。掌治分营寨而居藏民之政事。前、后藏共置营一百二十四处,每营设营官一人或二人,设二人者,僧、俗各一,共一百六十三人。有边营官、大营官、中营官、小营官之称。道光(1
清朝官缺补授方法之一。指官缺不入月选,留归本衙门主官题补授官之例。在京司官、小京官、笔帖式有定为题缺者,皆由本衙门留补。在外道府以下,部选缺内有升调所遗之缺,准为封疆留缺,佐杂之要缺亦为留缺。凡留补者
官名。北魏置。是皇帝左右的侍卫武官,有时以给事中、宣威将军等领之。原为比视官,有罪不得除刑,孝明帝时胡太后从任城王元澄之议,得依中正例当刑。南朝齐亦置,职掌同。北齐时为左右卫府直阁属官,从六品上。隋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