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南宋孝宗淳熙三年(1176)置,为太史局伎术官阶官。
国君或皇帝赐吏民爵位。战国时秦国制定二十等爵,以奖励军功、事功。秦及西汉沿之,依爵级赐与田宅,享受减刑、免役待遇,或有权役使无爵平民,及以爵位赎罪、赎免奴隶等。公大夫(七级)或公乘(八级)以上为高爵,
①卑微官职。②下级对上级之谦称。
官署名。唐朝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改左尚方署置,隶尚方监(少府监),置令一员、丞五员,掌车辇伞扇及画素刻镂与宫中蜡炬等杂作,供天子皇室妃主王公贵族车辂; 另有监作,典事等。初为中署,玄宗开元(713
官名。唐置,见“尚乘局司廪”。
官名。吐蕃官,即内大相。
官名。清朝司库之副职。内务府广储司所属六库均设有。佐司库管库事。
为大厩令的佐官,掌安全保卫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。参看“大厩令”条。
满语。意为“大臣”。
官名。北周置,见“宗师中大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