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,商朝置,常奉命征伐和射猎。所部分左中右三队,每队百人。
武散官名。金始置,秩从九品上。元沿置,升秩为从八品。
官名。西晋王国置。其中大国领兵千五百人,次国领兵二千人。南朝宋、齐沿置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 属贤良忠直类科目。开元二年(公年714年)诏举, 邵闰之等二人及第。
官名。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(978),分染坊为东、西染院,改染坊副使为东、西染院副使。其后,用为武臣迁转之阶,属西班诸司副使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定为同七品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
官名。北齐置,见“厩牧署令丞”。
官名。隋于光禄寺置掌醢署,有令及丞,所属有掌醢十人。唐沿置,令及丞掌供醢醯之物。所属有府、史、主醢、酱匠、酢匠、豉匠、葅醢匠、掌固。宋光禄寺有油醋库监官,当掌醢署令之任。金元不设,明清称掌醢署署正、署
杂任职名。唐太乐署所属有文武舞郎一百四十人,由乐户充任,掌乐舞承应之事。
官名。匈奴置。以单于子弟充任,统领部众,地位在左、右独鹿王之下。
满语。意为“大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