殿内丞
官名。殿内省官,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置,一员,从五品。
官名。隋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置,为殿内省的佐官。唐武德初改为殿中丞。
官名。殿内省官,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置,一员,从五品。
官名。隋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置,为殿内省的佐官。唐武德初改为殿中丞。
官名。清末置,由法部侍郎改称。见“法部”。
官名。明永乐元年(1403)置。见“刑曹清吏司”。
清朝兵部职方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额设经承一人。
官名。同“宪盗”。战国秦置。掌追捕盗贼的小吏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法律答问》: “害盗别徼而盗,驾(加)罪之。”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职掌参见“稍伯中大夫”。
官名。金朝教坊阶官,为二十五阶之第四阶,秩正五品上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教坊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二十五阶。正五品上,称章德大夫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,参看“教坊”条。
官署名。渤海国置,有大内相一人,居左、右相上; 左、右司政各一人,居左、右平章事之下,以比仆射; 左、右允,比二丞。
官名。即御史中丞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 (670)复名御史中丞。官名。唐置,见“宪台”
西周晚期所称南方诸侯的伯长。《驹父盨铭》: “南仲邦父命驹父即南诸侯率高父,见南淮夷。”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司宪司长官,员二人,佐大司寇卿制订刑法,并依据刑法决定罪犯刑罚轻重。下设司宪上士、司宪中士、司宪旅下士以佐其职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省。宣帝即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