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步兵校尉

步兵校尉

官名。①西汉武帝始置,为北军八校尉之一,秩二千石,位次列卿,属官有丞、司马等。领上林苑门屯兵,戍卫京师,兼任征伐。东汉为北军五校尉之一,秩比二千石,隶北军中候。掌宿卫禁兵,有司马一员。当时五校尉所掌北军五营为京师主要的常备禁军,故地位亲要,官显职闲,府寺宽敞,舆服光丽,伎巧毕给,多以京室外戚近臣充任。三国两晋南北朝沿置,魏、西晋隶中领军(领军将军),领宿卫营兵,四品。东晋初犹领营兵。其时别置二卫、四军诸禁军掌宿卫,五校职任渐轻。后罢其兵,旋省其官。十六国多置。南朝复置,为皇帝的侍卫武官,不领营兵,仍隶中领军(领军将军),用以安置勋旧武臣。宋四品,梁七班,陈六品、千石。或说梁改步骑校尉。北魏初领营兵,位次列卿,后罢其兵,成为武臣散官,无职掌,定员二十人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三品中,二十三年改五品。北齐员二十人,隶领军府所辖左、右卫府。从四品。② 南朝为东宫三校之一。见“太子步兵校尉”。③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,令鹰扬府每府置二员,领步兵,正六品,唐高祖武德元年(618)罢。


官名,西汉置,秩二千石,掌上林苑屯兵。东汉时俸比二千石,掌宿卫兵。西汉时有丞,有司马;东汉时有司马无丞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城门校尉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四·北军中候》。其后,魏晋沿置。隋朝鹰扬府也置,掌领步兵。唐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伊吾都尉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西晋、十六国前凉沿置。主伊吾(今甘肃安西以北)一带军务。魏、晋皆七品。见《魏书·私署凉州牧张寔传》。官名,三国魏置,掌伊吾军务。西晋、十六国前凉沿置。

  • 建康三官

    建康正、建康监、建康平的合称。南朝梁武帝初于京畿建康县置狱司比廷尉,设三官掌其事,职掌与廷尉三官略同。《隋书·百官上》: “建康旧置狱丞一人。天监元年 (502) ,诏依廷尉之官,置正、平、监,革选士

  • 中宫仆署

    者官署。北齐置,属长秋寺,掌后宫车马。以令、丞为长贰,以宦官充任。领乘黄局教尉、细马车都督、车府部丞等官。

  • 上京内省司

    辽朝官署名。南面京官。置内省使、副使等职,掌上京内宫事务。

  • 绥靖公署

    军事机构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为军事委员会派驻特定省份办理“绥靖”事宜的军事机关。以“绥靖主任”为主官,其职权常与省政府相交错,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三月十三日行政院与军事委员会会衔颁布《调整省

  • 轨长

    官名。春秋时齐国置。①基层行政官吏,五家之长。《管子·小匡》: “制五家为轨,轨有长; 十轨为里,里有司。”②军队下级官吏。《国语·齐语》:“五家为轨,故五人为伍,轨长帅之。”官名。春秋时齐国乡遂组织

  • 护乌桓校尉

    官名。汉武帝始置,掌内附乌桓事务。武帝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后,为防止乌桓与匈奴交通,因徙其部于上谷、渔阳、右北平、辽西、辽东五郡塞外,置乌桓校尉监之,秩二千石,持节统领之。后不常置。东汉建武二

  • 本营

    统帅所在的兵营,即后世所谓的“大本营”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郃传》:“不如攻其本营,势必还,此为不救而自解也。”

  • 司宪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司宪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

  • 六科

    官署名。明清监察机构之一。即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科。明洪武六年(1373)置。设给事中十二人分隶之。十年隶承敕监,十二年改隶通政司。二十四年定,每科设都给事中一人,左、右给事中各一人,给事中共四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