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校事

校事

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曹操置,以身边地位较低的亲信充任,负责监察百官及吏民,直接隶属于曹操,威权甚大。初以卢洪、赵达任之。“故于时军中为之语曰: ‘不畏曹公,但畏卢洪,卢洪尚可,赵达杀我。’”(太平御览》卷二四一《都尉》引《魏略》)与各置官员,尤其主管司法机构的官员矛盾极大。三国魏沿置,亦称抚军校事或抚军都尉,权势仍极大。齐王曹芳嘉平(249—254)中司马氏控制朝政后罢。三国吴亦置,参见“典校”。


官名,东汉末年曹操置,也称校官、校曹,校郎,抚军校事、抚军都尉。掌侦察刺探监督军政大臣,为帝王的耳目。清俞正燮《癸巳存稿七·校事》:“魏吴有校事官,似北魏之候官,明之厂卫,或谓之校曹、或谓之校郎、或谓之校官。”三国时魏沿置,齐王曹芳嘉平年间废。三国吴也置,后世也有沿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国吏

    泛指王国的官吏。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胶西王臣端议曰:淮南王安废法行邪……甚大逆无道,当伏其法。而论国吏二百石以上及比者,宗室近幸臣不在法中者,不能相教,当皆免官削爵为士伍,毋得宦为吏。”

  • 府判

    宋朝诸府判官简称。

  • 大侯

    周朝诸侯大国国君。《管子·大匡》: “小侯既服,大侯既附。”

  • 典给署

    官署名。金章宗明昌三年(1192)由钩盾署改置,掌宫中所用薪、炭、冰、烛,隶太府监。置令、丞、直长等职。

  • 都牧尚书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尚书省都牧曹长官,掌管马、牛等牲畜的牧养事务。《魏书·昭成子孙列传》:“后(拓跋桢自南豫州刺史)征为都牧尚书。薨,赠侍中,仪同三司。”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改制时罢。

  • 检法

    官名。宋朝刑部、大理寺、御史台,户部、三司及各路提点刑狱司均设,掌检详法律。金朝户部架阁库、元帅府、大宗正府、御史台、左右三部检法司等官署亦置,员数不等,从八品。章宗明昌五年(1194)规定,女真检法

  • 浑仪副监

    官名。唐置,见“太史监”。

  • 勇骑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(525) 刊正将军名号时置,列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八班。陈沿置,拟八品,比秩六百石。

  • 左至灵

    官名。明清道录司之官员。分掌天下道教之事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设,一人,正八品。康熙十三年(1674)定设一人,亦为正八品。依例升迁右演法,缺出由右至灵升补。

  • 宪衔

    官制用语。唐、宋兼御史台官,称宪衔。唐朝后期,始授御史台兼官,以示优崇。宋朝分兼御史大夫,兼御史中丞、兼侍御史、兼殿中侍御史、兼监察御史五等。以授武臣、宗室及禁军将校。通事舍人、内殿崇班以上武臣,初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