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春官

春官

①官署名 (1)西魏、北周春官府简称。参见“春官府”。(2)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(684) 至中宗神龙元年(705)尚书省礼部改称,后代即以为礼部或其首长别称。(3)太平天国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以天、地、春、夏、秋、冬定名,春官即礼部。②官名。(1)传说宓羲(伏牺氏、大皞氏)、共工、神农、黄帝、颛顼所置春、夏、秋、冬中五官之一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 “昔者黄帝氏以云纪,故为云师而云名;炎帝氏以火纪,故为火师而火名: 共工氏以水纪,故为水师而水名: 大皞氏以龙纪,故为龙师而龙名。”孔颖达疏: “黄帝以上四代用云、火、水、龙纪事其官之名,必用云、火、水、龙为之。但书典散亡,更无文纪其名,不可复知”。“服虔云: ‘黄帝以云名官,盖春官为青云氏,夏官为缙云氏,秋官为白云氏,冬官为黑云氏,中官为黄云氏。炎帝以火名官,春官为大火,夏官为鹑火,秋官为西火,冬官为北火,中官为中火。共工以水名官,春官为东水,夏官为南水,秋官为西水,冬官为北水,中官为中水。大皞以龙名官,春官为青龙氏,夏官为赤龙氏,秋官为白龙氏,冬官为黑龙氏,中官为黄龙氏’。此皆事无所见,苟出肺肠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 “自颛顼以来,为民师而命以民事,有重黎、句芒、祝融、后土、蓐收、玄冥之官,然已上矣。”应劭注: “颛顼氏代少皞氏者也,不能纪远,始以职事命官也。春官为木正,夏官为火正,秋官为金正,冬官为水正,中官为土正。”(2)《周礼》六官之一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 “周官则备矣。天官冢宰,地官司徒,春官宗伯,夏官司马,秋官司寇,冬官司空,是为六卿,各有徒属职分,用于百事。”《周礼·春官·序官》: “乃立春官宗伯,使帅其属而掌邦礼,以佐王和邦国。”(3)明初四辅官之一,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,九月置春、夏、秋、冬四辅官。所任皆耆儒,位列都督之次。敕以协赞政事,均调四时。月分三旬,人各司之。秋冬官未备,以春夏官兼摄。寻罢。参见“四辅”。(3)太平天国礼部正、又正、副、又副之官统称。(4)太平天国朝内官春官正丞相、春官又正丞相、春官副丞相、春官又副丞相。又,女官中朝内官所置春官正、副丞相,亦称。


官名。古代常以春夏秋冬四时或金木水火土五行名官。

1、《史记·五帝纪》注说,黄帝受命时有云瑞,因此以云名官:春官青云,夏官缙云,秋官白云,冬官黑云,中官黄云。

2、周置六官,其一为春官。宗伯为春官,掌管典礼,所以后世称礼部为春官。见《周礼·春官·宗伯》。

3、唐武则天光宅元年曾改礼部为春官,神龙元年复旧。见《旧唐书·职官二·礼部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礼部》。

4、自唐宋,到明清,掌管天文历法的长官下属有春官正,为五品官员,掌司四时一方的变异。参看《新唐书·百官志二·司天台》。

5、明太祖洪武十三年九月设春夏秋冬四官,称为四辅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一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庙署令

    官名。即太庙令。

  • 正监督

    参见“监督”。

  • 司空司直

    官名。东汉末曹操置为司空府僚属,掌监察。《三国志·杜畿传》: “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。”官名,东汉末年曹操置,为司空的属官,掌监察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杜畿传》:“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,迁护羌校尉。”

  • 东京学博士

    官名。辽朝东京学之学官,掌教授生员,考察学业。

  • 画室

    1、宫中绘有彩画的厅堂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明旦,光闻之,止画室中不入。”画室,近臣入见天子前停留歇息之室。因绘有彩画,故称画室。2、画室署的省称。《后汉书·百官三》:“黄门署长、画室署长、玉堂署长各

  • 转班

    清朝授官班秩之一。指同级京官转补优秩之班次。六部、理藩院右侍郎转左侍郎,翰林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,侍讲转侍读,詹事府右庶子转左庶子,右中允转左中允,右赞善转左赞善,皆于开列本内列名请转,再以转出之缺请

  • 司药正

    陆军同等官。北洋政府设置,有一、二、三等司药正,其军阶分别为上校、中校、少校,掌理陆军医疗事务。

  • 右相

    官名。相传商汤、周成王皆置左、右相。春秋齐景公置左、右相辅佐国政,以右相为首相。《史记·齐世家》: “景公立,以崔杼为右相,庆封为左相。”周赧王六年(前309),秦置丞相,以樗里疾为右相,甘茂为左相。

  • 两省官

    职官合称。唐宋合称门下省与中书省为两省。宋制以门下省的给事中、起居郎、左散骑常侍、左司谏、左正言与中书省的中书舍人、起居舍人、右散骑常侍、右谏议大夫、右司谏、右正言通称为两省官。

  • 镇国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为武散官,从二品。神宗元丰五年(1082)罢。官名。宋代武散官从二品称镇国大将军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武散官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