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教育厅所属各咨询及协助性委员会

教育厅所属各咨询及协助性委员会

教育厅直属机构,国民党政府设置,各掌有关专门事务。民国十九年(公元1930年)九月九日教育部公布《各省市县推行注音符号办法》,规定各省教育厅应设立推行注音符号委员会。民国二十年(公元1931年)三月二十八日行政院公布《实施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大纲》,规定教育厅应设立义务教育委员会。二十一年(公元1932年)十月十日教育部制定《体育实施方案》,规定教育厅设体育委员会。民国二十二年(公元1933年)十二月二日教育部制定《中学生毕业会考委员会规程》,规定教育厅应该设中学学生毕业会考委员会。二十三年(公元1934年)五月二十一日教育部制定《小学教育检定委员会组织规程》,规定教育厅应组织小学教员检定委员会。民国三十三年(公元1944年)三月教育部颁发《各边远省份边地教育委员会组织纲要》,规定边远省分教育厅应设立边地教育委员会。此类委员会,其委员长或主任委员多由教育厅长兼任,其委员人选,一部份为厅内高级职员,一部份则为厅外从事教育的人员,目的在于组织厅外人员加入教育厅的工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器师

    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掌理督造器物,《荀子·解蔽》: “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。”

  • 殿内省

    官署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置,长官监一员,次官少监一员,丞一员,掌侍奉皇帝生活起居事务,又有奉车都尉十二员,掌进御舆马; 统尚食、尚药、尚衣、尚舍、尚乘、尚辇等六局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改为

  • 镇军司马

    官名。即镇军将军的司马,位在长史之下,员一人。西晋时秩千石,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五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仍五品上,北周定为五命。宋朝亦有其名,而罕除授。

  • 内都坐令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内都坐大官属官。《魏书·崔玄伯传》:“承明元年(476),(崔衡)迁内都坐令,善折狱,高祖嘉之。”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中改制罢。

  • 公车司马尉

    官名。东汉置,属卫尉,与公车司马丞并为公车司马令副职,员一人,秩三百石。主宫阙门禁,警戒非常。官名,掌宫南阙门兵禁,戒备非常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卫尉》。

  • 后部尉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成安县属官,主管十一行经途尉,九品上。

  • 中宫卫尉

    官名。西汉置,为皇后之卿。掌宫门卫屯兵。

  • 抚夷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间曹操置,三国吴亦置。是地位较低的杂号将军。杂号将军名,东汉末年曹操置,三国吴也置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钟离牧传》:“抚夷将军高尚说牧曰……”

  • 纸工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纸工中士,正二命;纸工下士,正一命。掌造纸之事。属冬官府司卉下大夫。

  • 内司服奄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司内上士内司服奄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