押队
宋朝军职名。北宋时,军队作战或教阅,编排队列,临时设置。神宗行将兵法及结队法,每二十队差押队使臣一人,简称押队,地位次于正将、副将。北宋末至南宋,置为队的头领之一,战斗时引领全队作战。
宋军职名。北宋神宗时军队作战或教阅时编排队列,临时设置押队以监督之。宋神宗时实行将兵法和结队法,有押队使臣为正将、副将的助手统领一千人,也简称押队。北宋末改引战为押队,为队的头领之一,引领全队作战。
宋朝军职名。北宋时,军队作战或教阅,编排队列,临时设置。神宗行将兵法及结队法,每二十队差押队使臣一人,简称押队,地位次于正将、副将。北宋末至南宋,置为队的头领之一,战斗时引领全队作战。
宋军职名。北宋神宗时军队作战或教阅时编排队列,临时设置押队以监督之。宋神宗时实行将兵法和结队法,有押队使臣为正将、副将的助手统领一千人,也简称押队。北宋末改引战为押队,为队的头领之一,引领全队作战。
允许旗入官员改变旗籍,为清代褒奖官员方式之一。如镶白旗人高其位因功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,加太子太傅,改隶镶黄旗。
官名。五代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(926)置,掌四方书奏,多由翰林学士充任,班在翰林学士之上。北宋初沿置,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(980) 改文明殿学士,后不复除授。仁宗明道二年 (1033)复置,与文明殿学
散阶称号。清朝乾隆三十二年(1767)置,为武职从七品之封赠。五十一年,改武信佐骑尉。
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“联合勤务总司令部”见该条。
官名。西魏,北周冬官府司织下大夫织枲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设军法司,南京临时政府于陆军部设军法局,以局长为主官。局由分庶务,卫生两科。北洋政府时期复称“军法司”,参见该条。
官名,汉置,即左车将和右车将。左车将掌左车郎,右车将掌右车郎;掌车叫车郎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。
官名。明朝于各王府典仪所分置,各一人,从九品,佐典仪正掌陈仪式。嘉靖四十四年 (1565)革。
见“三司推官”。官名。见“三部判官”。
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。统领保州路兵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