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户曹

户曹

官署名。① 三国吴尚书台四曹之一,以尚书主之,下置郎。掌国家财政、会计、仓库、户籍、田宅等。参见“户曹尚书”、“户曹郎”。② 王府、公府、将军府僚属诸曹之一。汉朝三公府始置,掌民户、祠祀、农桑事,长官为掾。三国魏相国府、大将军府、晋朝诸公及位从公府、将军府皆置,长官设掾或属。至西晋末设参军主曹事。南朝诸公、督府,北魏北齐三师二大三公府、王府、位从公府、将军府,北周都督中外诸军事府皆置,长官为参军或参军事。隋朝左右领军府、王府置,长官为参军事,高祖开皇三年 (583) 改为司户,长官改司户参军事。唐朝王府复置,掌封户、僮仆、弋猎、过所。三都、都督府、督护府亦置,长官皆为参军事。③地方州县官府诸曹之一。汉朝郡县始置,长官为掾或史,职掌同公府户曹。三国、晋、南朝郡县多置,南朝宋诸州亦置。北齐司州、郡县置。长官多为掾。隋朝州 (郡)县置,开皇三年改司户,长官为从事、佐、参军事。唐朝诸州置,掌户籍、道路、过所、杂徭、婚姻、田讼、良贱等民事,长官为司户参军事。北宋初置于开封府、三京,掌户籍赋税、仓库受纳事,长官为参军。徽宗大观二年 (1108) 州郡并置。


官署名,汉置,汉朝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称三公,三公办公的官署称府,府中分掌某方面事务的机构称曹,户曹为诸曹之一。户曹掌民户、祠祀、农桑;其长官称掾,副长官称属。郡县也置户曹,其职事略同公府户曹;其长官称掾,副称史。王国也置,职事同三公府之户曹。三国魏相国府、大将军府沿置。三国吴尚书台置户曹,为尚书台四曹之一,下置郎,掌国家财政、会计、仓库、户籍、田宅等。晋朝诸公府及位从公府、将军府皆置,长官为掾或属,至西晋末年,改置参军掌曹事。其后,南朝、北魏、北齐、北周皆沿置,长官为参军或参军事。隋朝王府和左、右领军府也置,长官称参军事。唐朝王府复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书右外兵郎

    参见“右外兵郎”。

  • 柱下五史

    官名。王莽居摄元年(后6)始置,秩如御史,听政事,侍旁记疏言行。官名,西汉末年王莽居摄元年置,掌听政事,记录言行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居摄元年正月……置柱下五史,秩如御史,听政事,侍旁记疏言行。”

  • 太子赞善大夫

    东宫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始置,左、右各一员,取代太子中允、中舍人,分隶左、右春坊。咸亨元年 (670 ) 复置中允、中舍人,遂别自为官,左、右各置五员,正五品上,掌传令、讽过失、赞礼仪,职比

  • 武足安边洞明韬略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宋代设置,属于武类科目,于真宗、仁宗时诏举之。

  • 横行将军

    杂号将军名,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刘永传》:“又遣使拜西防贼帅山阳佼强为横行将军。”

  • 南面边防官

    辽朝职官类名。属南面官,大多设于与宋交界处,为防宋而设。如易州飞狐招安使司、兵马司、招抚司,西南面招安使司,五州都总管府,山后五州都管司,五州制置使司,三州处置使司,霸州处置使司等。

  • 西都牧

    官名。唐朝西都 (长安)所在地方最高行政长官,置一人,从二品,多以亲王兼领,实际事务则以长史 (后改为尹) 署理。官名。唐置,即“京兆牧”,见该条。

  • 二府

    ①亦称“两府”。西汉为丞相,御史大夫官署的合称,也作为丞相、御史大夫的代称。《汉书·刘向传》: “今二府奏佞谄不当在位。”颜师古注引如淳曰: “二府,丞相、御史也。”东汉以称司徒、司空或太尉、司徒。晋

  • 部掾

    凡指郡府所属诸曹掾。《汉书·朱博传》:“部掾以下亦可用。”注:“师古曰:部掾,所部(属部)之掾也。”

  • 度支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。掌诸军兵田,职与典农中郎将相通。六品,二千石。隶大司农。西晋省。官名,三国魏置,掌诸军兵田(屯田、军垦),二千石,六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