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府大夫
官名。西汉少府属官有御府令丞,主皇帝衣服。东汉以宦者任之,典官婢作宫中衣服及补浣之属。至南朝宋,御府为制作精细玩好器物的机构。北周置御府大夫,命品、府属不详,可能是天官府的属官。任此职者见《北史·崔挺传》:族孙暹,暹子达拏,“周御府大夫。大象中使邺,属尉迟迥起兵,以为总管司马。”
官名。西汉少府属官有御府令丞,主皇帝衣服。东汉以宦者任之,典官婢作宫中衣服及补浣之属。至南朝宋,御府为制作精细玩好器物的机构。北周置御府大夫,命品、府属不详,可能是天官府的属官。任此职者见《北史·崔挺传》:族孙暹,暹子达拏,“周御府大夫。大象中使邺,属尉迟迥起兵,以为总管司马。”
官署名。元朝置。掌驿站。设于世祖至元七年(1270),设官六员。十三年,改通政院。
唐铨选之制,选人最迟得于十月份集中京师,称为冬集,以便在本届铨选期限内参加铨选。
军中主帅。唐代韩愈《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》:“其父为之请于戎帅。”
官名。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(525) 刊正将军名号时置,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班。陈沿置,定为拟七品,比秩六百石。
县丞别称。洪迈《容斋四笔》卷一五《官称别名》: “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”,“县令曰明府,丞曰赞府、赞公”。
官名。清朝盛京工部之长官。额设一人,满缺,秩正二品。总掌部务。
官名。明朝光禄寺大官署副长官。洪武八年(1375)始置,初置一人,后改四人,从七品,协署正掌供祭祀及宫廷筵膳等事。清朝设二人,俱由满人担任,初定为六品,康熙九年 (1670) 定为从七品。
官名。见“内史上大夫、中大夫”。
官场用语。宋朝尚书省、枢密院属官,持所议公事上都堂禀报宰执,然后施行,称过堂。
勋官号。唐高祖武德七年(624)置为六转勋官,比正五品。宋朝为第七阶勋官,秩正五品。金朝置为第七阶勋官,正五品。元朝为第七阶勋官,正四品,只用于封赠。明朝为第七阶武勋,正四品,再考称职者授。勋官名,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