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弼德院

弼德院

官署名。清末新设的皇帝最高顾问机构。宣统三年(1911)设。掌有关皇帝及宪法附属法令并外交条约等事宜之审议。置院长一人,副院长一人,顾问大臣三十二人,参议官十人。下设秘书厅,置秘书长一人,秘书官若干人。


官署名,清朝宣统三年(公元1911年)置,掌参预机密,朝夕论思,并审议洪疑大政。其官有:院长、副院长各一人,顾问大臣三十二人,参议十人,秘书厅秘书长一人,秘书官十二人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六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乐署

    官署名。即“太乐署”。官署名,金朝置。掌调和律吕,教习音声及使用之法。其官有令一员,从六品。丞,从七品。乐工部籍直长一员,正八品。大乐正,从九品。大乐副正,从九品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总理河漕

    官名。明置,掌治理河道。由尚书、侍郎、都御史等官担任。见《明史·职官二·都察院》。

  • 部落联盟议事会

    部落联盟的权力机关。各部落酋长都是议事会的成员,军事问题和一般重要事项都要由议事会讨论。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时,四岳举鲧治水,尧虽然不同意,但仍服从四岳十二牧的决议(见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)。尧舜时有“

  • 旗籍司郎中

    官名。即“旗籍清吏司郎中”。

  • 支度副使

    官名。唐朝节度使兼支度使,则置支度副使,以主军资粮仗。

  • 三司勾院

    官署名。宋置,或称三司都勾院,属三司。掌审查各地申报三司的钱粮百物出纳帐册簿籍,审察其差误而加以查究。主官为勾院判官,其下有勾覆官。三司分为盐铁、度支、户部使时,勾院亦分设户部勾院、度支勾院、盐铁勾院

  • 州军府行参军

    官名。为州军府不署曹参军名号之一。南齐时王孙虔曾为征北府板行参军,见《南齐书·王孙虔传》。北魏亦置州军府行参军(惟正三品以下将军府不置)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北齐沿置,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,其品秩略低

  • 左宰

    官名。春秋时鲁国置。君主近侍大臣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季氏以公鉏为马正”, “(公鉏)又出为公左宰”。官名。春秋时鲁国设置,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说:“故公鉏氏富,又出为公左宰。”即出仕于鲁君,

  • 京尉

    官名、郡名,汉末王莽置,为京尉大夫或京尉郡的省称。王莽分三辅为六尉郡,渭城、安陵以西,北至栒邑、义渠十县,为京尉郡,郡置大夫一人,职如太守,郡府称大夫府,居故长安寺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和“三辅黄图”。

  • 管粮通判

    官名。亦称监兑通判。清朝督理漕粮的官员。隶于总漕。清初以府官监兑漕粮。康熙六年(1667)改委各府通判三十三人,秩正六品。掌稽查米色之美恶,兑运之迟速,並查禁包揽、搀和、需索、滋事等弊。光绪三十一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