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常伯

常伯

皇帝近臣泛称。《尚书·主政》: “王左右常伯、常任。”孔颖达疏: “王之亲近左右,常所长事,谓三公也。”秦汉以后,常作为侍中的别称。


指帝王左右的近臣,周朝指三公。《尚书·立政》:“王左右常伯、常任。”孔颖达疏:“王之亲近左右,常所长事,谓三公也。”汉朝指侍中。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,皆使学先王之道,知君臣之义。”《后汉书·郎顗襄楷列传》:“今乃反处常伯之位,实非天意。”注:“常伯,侍中也。”侍中,秩比二千石,掌常侍左右,赞导众事,顾问应对,法驾出,则多识者一人参乘,其余都骑马在乘舆车后。后来,常伯成为皇帝近臣的泛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林

    官名。西周置。司虞属员。掌森林事务。一说即《周礼》之“林衡”。

  • 明兵法

    汉朝察举特科。亦称勇猛知兵法。始于成帝元延元年(前12),其后多见于哀、平及东汉后期。

  • 平准署丞

    见“平准丞”。

  • 广东道监察御史

    官名。明清都察院所属广东道之主官。掌道事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设,三至五人。后增至七人。南京都察院亦设三人。皆秩正七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。乾隆十四年(1749)定制,设掌印御史满、汉各一

  • 典刑罚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朝上及军中职官。见“朝上典官”、“军中典官”。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掌刑罚,一为天朝典官,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;一为军中典官,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监军。

  • 都老爷

    清朝御史之俗称。以御史属都察院,故名。

  • 牺人

    官名。西周置。掌供酒醴以祭祀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 “牺人荐醴”。韦昭注: “牺人司樽,掌共酒醴。”官名。周朝设此官,掌供酒醴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郁人荐鬯,牺人荐醴。”注:“牺人司樽,掌共酒醴。”

  • 公田所

    官署名。宋徽宗政和六年 (1116),改稻田务置,掌京畿诸县荒地,召人承佃。宣和三年(1121),并入西城所。

  • 巴牙喇甲喇额真

    满语官名。武职。位在“巴牙喇纛额真”之下。后金天聪八年(1634)改称“巴牙喇甲喇章京”。清顺治十七年(1660)定“巴牙喇甲喇章京” 汉译名为“护军参领”。

  • 司兵局

    官署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后置,有参军事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