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工务司

工务司

官署名。清末农工商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改商部通艺司设。掌工艺物料、机器制造诸工政、管理办矿准驳事宜,统辖京外各工艺制造、矿务学堂、公司、局、厂,兼管本部实业学堂、工艺局、劝工陈列所等。置郎中三人,员外郎、主事各四人。


官署名。(1) 清末置,属农工商部。掌管工艺物料,机器制造,劝工招工,组合工场,调查全国矿产,管理办矿事宜;兼管京师实业学堂、京师艺徒学堂、工艺局、劝工陈列所、化分矿质所、权衡度量局、首善工艺厂、工业试验所。设郎中三人,员外郎四人,主事四人。司内组织设矿务、劝工、惠工三科,分掌本司事务。(2) 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北洋政府设置,属工商部。其职掌为:一、工业的提倡和奖励;二、国有工业;三、工业团体;四、工厂的监督、检查;五、工人保护;六、工人教育;七、工业品的发明和特许;八、工业检查和试验;九、度量衡的制造、检查和推行;十、其他关于工业一切事项。以司长为主官,下设佥事、主事,分理司事。次年本司裁撤。(3) 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铁道部。依照民国二十年(公元1931年)二月二十八日修正公布《铁道部组织法》规定,其职掌为:一、铁道工务之监督管理及扩充改良事项;二、铁道路线之测定及其工程设计事项;三、铁道建筑工程之监督管理事项;四、铁道终点及沿线附属区城市街港埠建设事项;五、铁道工程机械建筑材料购置之审核事项;六、铁道机厂、材料工厂之建设管理事项;七、省有民有铁道工务之监督事项;八、其他一切铁道工程建设事项;九、国道工务事项。以司长为主官,下设科长、科员分理本司事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前锋校

    官名。清朝前锋营之下级军官。顺治元年(1644) 定前锋营编制时称“噶布什贤壮达”,十七年定汉名为前锋校。额定九十六人,左、右翼各四十八人。正六品,掌分辖营众,扈从宿卫。员缺由满洲、蒙古八旗之前锋内题

  • 外褂

    服饰名。清朝官服之一。其长及股,其袖端平,对襟,罩于袍外,俗称“外套”。官员用之,有朝褂、行褂、常服褂之别。所用颜色,多为石青,绀色(黑中透红),乾隆(1736—1795)中尚玫瑰紫,嘉庆(1796—

  • 巾帽局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洪武十二年(1379)置,设官大使、副使。十七年定大使一人,正九品,副使一人,从九品。二十八年改大使正五品,左、右副使从五品。后改置掌印太监一员,管理、佥书、掌司、监工

  • 四门学学生

    即“四门学生”。

  • 勾当官

    官职名。宋朝三司及其他许多机构皆置,主管某一方面的事务,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,改称干当官。金朝户部架阁库、平准务等官署亦置,掌出纳、勘覆、文帐和交钞、香、茶、盐引等事。员数历朝不等,多者至十五人,正八品

  • 会灵观判官

    宫观官名。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(1016) 置,以知制诰充任,杂压在太常少卿之上。仁宗皇祐五年 (1053) 废。

  • 牧师官

    泛指牧师苑官吏,即牧师苑官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下·辽东郡》:“襄平,有牧师官。”参看“牧师苑官”条。

  • 赃罚库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刑部所属办事机构。掌追缴、收贮现审案内脏罚、脏变、脏赎银两及没收各物,会其数以送户部,并保管本部现银及堂印。设司库一人、库使二人,均为满员,经承一人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刑部改为法部

  • 太子冗从仆射

    东宫侍从武官,职掌略同冗从仆射。南朝宋初置,员七人。梁、陈沿置,员一人。梁五班; 陈七品,秩六百石。东宫武官名。见“太子二将”。

  • 官典院

    官署名。唐宪宗元和十三年(818) 平章事判度支借外命妇院内舍十数间隔截而置,有官典七人,随官勾检文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