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山长

山长

学官名。宋初学者依山林名胜创办书院教授生徒,其掌教者称山长。真宗大中祥符五年(1012),命朱式为岳麓山书院山长,其他书院或称山主,或增设副山长。南宋后期,多由州学教授兼任。理宗景定(1260—1264)间改由吏部选派,待遇同州学教授,遂皆为朝廷命官。元朝由学录、教谕中选充,任满经考试合格,升任府或上、中州教授。明、清两朝仍置,总领书院事务,并兼讲学之事。乾隆(1736—1795)时改称院长,清末复旧名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),各省书院改为学校,遂废。


五代时蒋维东隐居衡岳讲学,受业者尊称之为山长。宋元明清诸代遂称书院的主持人为山长,除讲学外,并总领院务,惟清乾隆时曾改山长为院长,至清末仍称山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关将军

    将军名号,又称五威左关将军,王莽置。掌镇守函谷关,东挡郑卫,扬威于左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
  • 特羊都尉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从九品上。参见“特羊局”。

  • 郡军府参军督护

    官名。南朝宋置。《宋书·张兴世传》记其为竟陵人,“南郡宗珍之为竟陵郡。……竟陵旧置军府,以补参军督护,不就。”参见“州军府参军督护”。

  • 外簾

    即监考官。科举时乡试、会试,在贡院内阅卷的考官称内簾;在考场监督考试等考官称外簾。见《明史·选举志二》。

  • 十三都尉

    金末高级军事官员合称。哀宗正大二年(1225),选诸路精兵直隶枢密院,先设总领六员,后改为都尉,至天兴 (1232—1234) 初年设十三都尉(一说十五都尉),秩四品,以曾掌元帅者充任,与元帅府、行枢

  • 官吏由地方内调中央任职称“入”。无论升迁与否,均有迁赏之意。《汉书·循吏传·朱邑传》:“以治行第一,入为大司农。”汉制,由地方官进为中央官或三辅官称为入。如《汉书·朱邑传》记朱邑为北海太守,以法行第一

  • 商约大臣

    官名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公元1902年)任命办理商约大臣、会办商约大臣。掌理与各国订立商约事宜。

  • 右学

    商朝所置教育机构。相当于周朝的“太学”。《礼记·王制》: “殷人养国老于右学。”郑玄注: “右学为大学,在王城西郊。”

  • 三少

    ①少师、少傅、少保合称。亦称“三孤”。参见“少师”。②太子少师、太子少傅、太子少保合称。参见“太子少师”。1、三公之副,又称三孤,为天子的高级辅佐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是为三公

  • 定远大将军

    官阶名,金朝置。为武散官从四品中,位在安远大将军下,怀远大将军上。散官只有官阶,无具体职事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武散官名。金始置,秩从四品中。元沿置,升秩为从三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