吏名。明清四种外吏 (承差、书吏、典吏、攒典) 之一。即司、道、府、厅、州、县之书吏。请各省布政使司设二十五人至七十二人不等,江苏最少,四川最多; 按察使司设六人至五十六人不等,江苏最少,四川最多。府
官名。北洋政府置,为币制局的长官,见“币制局”。
官署名合称。汉置,为加官,掌平尚书奏事,其官吏得举法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奉车都尉》:“侍中、左右曹诸吏、散骑、中常侍,皆加官,所加或列侯、将军、卿大夫、将、都尉、尚书……侍中、中常侍得入禁中,诸曹
官名。即“法制院院使”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。正二命。职掌参见“遂伯中大夫”。
明清时童生经考试录取为生员者称为入学,亦称“进学”,见该条。
官名。元置,为典瑞院的佐官,秩从三品,员额二人。
见“焕章阁”。
卿大夫属吏。即家臣。《诗经·大雅·崧高》:“王命傅御,迁其私人。”毛亨传: “私人,家臣也。”
清朝“膳牌”之一种,为宗室王公呈进给皇帝的衔名牌。木质,红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