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①官吏治事之所统称。《汉书·何并传》: “令骑奴还至寺门。”颜师古注:“诸官曹之所,通呼为寺。”②九卿治事之所的专称。《左传·隐公七年》: “发弊于公卿。”杜预注: “诣公府卿寺。”孔颖达疏: “自汉以来,三公所居谓之府,九卿所居谓之寺。”北齐定制,九卿官署正式称寺,历朝有“九寺”之称。③寺人省称。《礼记·内则》: “阍寺守之。”详“寺人”。


1、官吏办公的地方,三公办公处称府,九卿办公处称寺。《左传·隐公七年》:“发币于公卿。”疏:“自汉以来,三公所居谓之府,九卿所居谓之寺。”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地震于陇西郡,毁落太上皇庙殿壁木饰,坏败豲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。”注:“师古曰:凡府庭所在皆谓之寺。”《后汉书·孝和帝纪》:“丁巳,幸洛阳寺。”注:“寺,官舍也。

2、寺人的省称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男子居外,女子居内,深宫固门,阍寺守之。“注:阍掌守中门之禁也,寺掌内人之禁令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卫侍郎

    官名。宋徽宗崇宁四年(1105),改三卫郎置,品秩同太中大夫(从四品),总领三卫之事。五年罢。参见“三卫官”。

  • 京外按察司

    官署名。唐代宗宝应二年(763) 置,考核官吏。京察与御史台、外察与诸道观察使共同进行,各访察官吏善恶,其功过稍大,事当奏者,立案成便奏,每年九月三十日以前具状报吏部考功司; 其功过稍小,理堪惩劝者,

  • 副首领太监

    清朝太监官职之一。以八品“侍监”充,亦有无品级者。坤宁宫、养心殿内(兼吉祥门)、御茶房、苍震门、遵义门、寿康宫、御花园、太庙、慈宁宫、祭神房、寿皇殿、瀛台、画舫斋、永安寺及内务府掌仪司、营造司等处均设

  • 牧官都尉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掌管边郡苑马的牧养,六品。下设司马。西晋改置典牧都尉。十六国前秦复置。官名,三国魏置,掌畜牧,类似汉朝诸牧师苑三十六所的苑监和唐朝的牧监。《唐六典·太仆寺·上牧监》注:“魏置牧官都尉,

  • 敞史

    官名。契丹北面官,为各官衙之佐吏。入辽后,仍沿此称。掌文书案牍之事,有时亦领兵作战。官吏名。辽设此官吏,属于低级的事务职员。前代称“令史”,参看“令史”条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》。

  • 西南面招讨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亦称“西南面都招讨司”、“西南路招讨司”、“西南路招讨府”。治丰州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),掌镇抚西京道西部。统领丰、云内、宁边、东胜、金肃等州、河清军及涅刺、乌古涅刺、涅刺越兀、梅

  • 札兰

    即“甲喇”。

  • 仪卫正

    官名。明朝王府仪卫司长官。详见“仪卫司”。

  • 车厩局

    官署名。南朝梁置,为东宫诸局之一。

  • 录勋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即“录勋清吏司员外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