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守备

守备

官名。①明朝南京官。永乐十九年 (1421)设,一人。隶南京兵部尚书,以公、侯、伯充任。节制本区各卫所,兼领中军都督府事。掌南都一切留守、防护之事。②明朝镇守地方之武官。设于总兵之下,无品级,无定员。或各守一城一堡,或协同主将同守一城,地位在游击将军之下、把总之上。③清朝绿营军官,即“”之最低级统兵官。位于都司之下。初制正四品,康熙三十四年 (1695) 定为正五品。管理营务,职掌粮饷,属提督、总兵管理。又有充参将、游击中军官者。水师中亦设。此外,尚有卫守备、土守备等名目。详见各条。


官名。1、南京守备。明初建都南京,设守备,负责江防等事,兼领中军都督府事。以公、侯、伯担任。还有协同守备,领五府事,以侯、伯、都督担任。见《明史·职官五·南京守备》。

2、边防守备。明代边防镇戍将校分五等,一叫镇守,总镇一方;二叫协守,协同主将镇守一方;三叫分守,独镇一路;四叫守备,自守一城一堡;五叫备倭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一·兵部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五·总兵官》。

3、营守备。清代绿营设守备,掌领营兵,位在都司之下,为五品武官。

4、卫守备。漕运总督所属各卫分设守备,统率运军领运漕粮。

5、土守备。四川、云南、甘肃等省土官也设守备,称土守备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四》、《清会典·兵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廉升

    金代官员升迁的方式之一。凡以廉察而升者,称为廉升。

  • 典农纲纪

    官名,即典农功曹,为典农中郎将、典农校尉、典农都尉的属吏,掌屯田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:“后为典农纲纪,上计吏。”

  • 閤帅

    官名。见“太子閤帅”。流外官名。唐置,属太子内坊,员额六人,秩流外四品,掌帅阍人、内给使以供其事。

  • 侍干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从六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载。

  • 督将

    官名,领兵千人,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吕布传》:“时太山臧霸等攻破莒城,许布财币以相结,而未及送,布乃自往求之。其督将高顺谏止。”注:“《英雄记》曰:(高顺)所将七百余兵,号为千人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晔

  • 稽查科

    海关征税部职员的一种,即外班。见“征税部”。

  • 海洋渔业管理局

    实业部直属机构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管理海洋渔业事务。全国海洋渔业划分为江浙、闽粤、冀鲁、东北四区,各设一海洋渔业管理局。依照民国二十一年(公元1932年)六月十一日公布的《海洋渔业管理局组织条例》规定,

  • 翁主

    汉朝诸王女皆封翁主,仪服同乡、亭侯。故王女皆称翁主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冒顿常往来侵盗代地,于是高祖患之,乃使刘敬奉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。”“老上稽粥单于初立,文帝复遣宗人妇翁主为单于阏氏。”注:“师

  • 枝官

    谓官府冗员。《韩非子·和氏》: “损不急之枝官,以奉选练之士。”

  • 河南经略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又称河南道经略司、屯田经略司。宪宗二年(1252),管领汉地军国庶事的忽必烈请准在汴梁(今河南开封)设立经略司,在唐、邓等州屯田镇戍,掌管河南军民政务和财赋收入。设经略使、参议等职。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