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祝令

太祝令

官名。秦朝置,属奉常。西汉属太常 (奉常),有丞。景帝中元六年(前144)更名祠祀。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又名庙祀。东汉复称太祝令,秩六百石,有丞一人,职掌大祭祀时宣读祝文和迎神、送神等事宜。三国魏沿置,秩六百石,七品,有丞。职掌、隶属同。西晋南北朝因之。南朝宋设令、丞一人。南齐同。梁位一班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(491)官品令定为从五品上,太和二十三年官品令定为九品上。北齐于太常寺下置太祝署,掌郊庙赞祀、祭社衣服等事,以令、丞主之。隋初沿置,员一人,从九品上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


官名,商朝始设太祝,与太宰等为六太。周设太祝下大夫二人,掌六祝之词以祈福祥。秦设太祝令丞,汉沿置,西汉初名太祝,景帝中元六年更名祠祀令,武帝太初元年又更名庙祝。东汉又称太祝令,俸六百石,凡国祭祀,掌读祝及迎送神;庙祭,主席酒。有丞一人,员吏四十一名,祝人一百五十名,宰二百四十二名,屠者六十名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·奉常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》。其后,晋、南朝宋、齐、梁、陈及北魏、北齐皆因之;隋初置太祝署,有令丞;炀帝罢署,留太祝八人。唐代也只称太祝,掌出纳神主和读祝文。见《通典·职官七·太常卿·太祝》、《隋书·百官下·太常寺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太常寺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皇

    传说中的上帝。古时所谓三皇中第一位就是天皇,其次是地皇、人皇。统治天者称天皇,统治地者称地皇,统治人者称人皇,也称泰皇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古有天皇,有地皇,有泰皇。”皇帝的称谓。《新唐书·高宗本

  • 鹰坊

    官署名。唐武则天圣历(698—700)以后置,为闲厩使所押五坊之一,以供时狩。辽、金、元三朝为管理蓄养鹰鹘以供畋猎的机构。辽朝属北面官,设使详稳等官。金朝隶殿前都点检司,设提点(正五品)、使(从五品)

  • 书家

    女官名。宫中侍书官。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·云芳子魂事李茵》:“(唐)僖宗幸蜀年,有进土李茵,襄州人,奔窜南山民家,见一宫娥,自云宫中侍书家云芳子,有才思,与李同行诣蜀……行及绵州,逢内官田大夫识之,乃曰

  • 大驭中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大驭置,北周沿置。为夏官府大驭司长官,掌皇帝出行车辆及道路的管理。下设小驭下大夫以佐其职,领戎驭下大夫、斋驭下大夫、道驭上士、田驭上士、衔枚中士等官属。北周武帝建

  • 州军府仓曹参军

    官名。《宋书·百官志上》记公府仓曹职掌仓谷事,州军府仓曹所掌应同。军府仓曹参军始见于南朝宋,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记攸之为征西将军、都督荆州刺史,其所属有仓曹参军。南齐都督府除仓曹参军之外,府佐史又有仓曹

  • 外府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仿《周礼》外府置,北周沿置。天官府太府中大夫属官,员二人,掌绢、帛、丝、麻、钱物、皮角筋骨之藏,下设外府中士以佐其职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
  • 宣惠尉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增置散职八尉之一,正七品。官名。隋炀帝置,正七品武散官授宣惠尉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》。

  • 侯国门大夫

    官名,掌府门,西汉置,东汉省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斋帅局

    官署名。北齐门下省、东宫门下坊置,掌铺设洒扫等事务,设斋帅、内阁帅等官。隋朝及唐初仅置于太子门下坊,仍设斋帅,掌东宫汤沐、灯烛、洒扫、铺设事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典设局。官署名。北齐于门下省置

  • 副军医官

    官名。清末新陆军职官。光绪三十年(1904)定新陆军营制,始置。每标一人,正四品,协参领充,奏补。掌督理本标卫生医药等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