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府

太府

① 管理财货库藏之官。亦作 “大府”。《周礼》列为天官太宰属官,下大夫,辅助太宰管理贡赋的收藏和支出。西魏、北周为天官府“太府中大夫”的省称。北魏置为九卿之一,以代少府,多称太府卿。南朝梁则并置太府、少府二卿,北齐置太府寺,历朝因之,或名太府监。详见各条。②都督府的别称。为十六国前凉、西凉、南凉等的最高政权机构,设长史、司马、主簿、参军等官属。③ 州郡官署别称。《晋书·桓玄传》: “王腾之奉帝入居太府。”时王腾之为南郡太守。


官名,也写作“大府’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府:“大府掌九贡、九赋、九功之贰,以受其货贿之入,颁其货于受藏之府,颁其贿于受用之府……岁终,则以货贿之入出会之。”周代太府掌府藏会计。秦汉两代太府并入司农少府。梁天监七年,设太府卿,位视宗正,掌金帛特帑及关津市肆;陈因之。北魏太和中,改少府为太府卿,兼有少卿,掌财物库藏。北齐称太府寺卿、少卿,又兼管造器物。北周有太府中大夫,掌贡赋货贿以供国用,属大冢宰。隋初与北齐同,所掌左右藏及尚方、司染、甄官等署,炀帝置少卿二人,又分太府寺置少府监,管尚方、织染等署,西太府只管京都市及平准左右藏。唐代多次易名,设卿和少卿,掌两京诸市平准,左右藏、常平等九署,各署皆有令丞。辽、金、元改太府寺为太府监,明清不设此官。见《通典·职官八·太府卿》、《续通典·职官八·太府卿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给事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天官府纳言中大夫属官,掌理六经及诸文志,给事于皇帝左右。员六十人,分置左、右,正二命。北周时于其上置给事上士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
  • 羽直

    官名。南朝宋人对北魏“羽真”的异称。

  • 驯象所冠军使

    官名。清沿明锦衣卫之制,于銮仪卫置驯象所,以掌印冠军使一人为主官,下设东西二司,分掌驯饲仪象及保管乐器之事。

  • 官职

    ①官吏职分、职责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 “臣有臣之威仪,其下畏而爱之,故能守其官职。”《礼记·礼运》: “官职相序。”②官吏职位。《管子·制分》: “道术知能,不能爱官职。”尹知章注:“有道求知能

  • 医正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太医下大夫医正上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司牲司

    官署名。明洪武(1368—1398)中置,初隶光禄司,后改司为寺。建文(1399—1402)中改孳生所。成祖即位复旧。置大使一人,从九品,副使一人,未入流,后革副使。掌养牲,以供祭享、膳馐之用。

  • 令丞

    官名合称,即令和丞,正为令,副为丞。在朝中,太常属官有太史令丞、太祝令丞、太宰令丞,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令丞、南宫卫士令丞、北宫卫士令丞,太仆属官有考工令丞、车府令丞等,见《后汉书·百官二》。在地方,大

  • 北班内品

    官名。北宋置为宦官,隶入内侍省者转后苑散内品,隶内侍省者转后苑勾当事内品。宦官职名,宋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均置。

  • 两江甲

    清朝兵部职方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额设经承一人。

  • 榷盐使

    官名。唐德宗贞元十六年(800) 始置,掌安邑、解县两盐池事务,有推官一人、巡官六人、院官各一人及胥吏若干; 贞元二十一年废,宪宗元和三年(808) 复置。官名。唐置,见“榷盐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