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史局

太史局

官署名。隋朝秘书省置,初称曹,后改局,有令、丞各二员,司历二员、监候四员; 其历、天文、漏刻、视祲,各有博士及生员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名太史监,减丞一员,又置司辰师八员,增监候为十员。唐高祖武德四年 (621) 复名为太史局,七年废监候; 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又改名秘阁局,改令为郎中,咸亨元年 (670) 复名太史局,长官称令; 武则天光宅元年 (684) 又改为浑天监,不隶麟台 (秘书省) ,后又置副监及丞、主簿,改司辰师为司辰; 长安二年 (702) 复为太史局,废副监及丞,隶麟台,改天文博士为灵台郎、历博士为保章正,置挈壶正; 中宗景龙二年 (708) 又改为太史监,不隶秘书省,复置丞; 睿宗景云元年 (710) 又改局,隶秘书省,二年又改浑仪监; 玄宗开元二年 (714) 又为太史监,改令为监,置少监,十四年复为局,以监为令而废少监,天宝元年 (742) 又为监,不隶秘书省; 肃宗乾元元年 (758) 改名司天台。北宋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复名太史局,隶秘书省,掌测天文,考定历法;其官有令、正,有春官、夏官、中官、秋官、冬官正,有丞、直长、灵台郎、保章正; 其判局及同判,则选五官正以上业优考深者充,保章正五年、直长至令十年一迁,唯灵台郎试中乃选; 其别局有天文院、测验浑仪刻漏所、钟鼓院、印历所; 南宋并同隶秘书省,长、贰、丞、郎轮季点检。


官署名。隋初秘书省领太史曹,置令、丞各二人,司历二人,监候四人;又有历、天文、漏刻、视祲诸博士及生员。炀帝时改太史曹为太史监,进太史令的秩为从五品,减丞为一人,置司辰师八人,增监候为十人。唐初沿置,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改称太史局,属秘书省。掌测验天文,考定历法,每日向朝廷报告所测日月星辰、风云、气候、祥眚,每年制订历法,呈报皇帝后颁布。选择祭祀、冠婚及其他重大典礼日期。七年(公元624年)废监候。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太史局为秘书阁局,令改称秘书阁局郎中。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复旧。光宅元年(公元684年)改太史局为浑天监,不隶麟台(秘书省的改称),久视元年(公元700年)改称浑仪监,改令为监,置副监及丞、主簿,改司辰师为司辰。长安二年(公元702年)浑仪监复改为太史局,监仍改为令,废副监及丞,隶麟台如故。改天文博士为灵台郎,历博士为保章正。景龙二年(公元708年)改太史局为太史监,太史令之名不改,不隶秘书省,复置丞。景云元年(公元710年)又改为局,隶秘书省,踰月为监,年中复为局;次年改称浑仪监。开元二年(公元714年)复称太史监,改令为监,置少监。十四年(公元726年),太史监复为局,改监为令,废少监。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 太史局复为监,自此不隶秘书省。乾元元年(公元758年)改称司天台,五代与宋初又称司天监。元丰改制后复为太史局,属秘书省。设太史令,太史丞及春官正、夏官正、中官正、秋官正、冬官正,灵台郎,保章正等。北宋与太史局有关的机构有天文院、测验浑仪刻漏所、钟鼓院、印历所。南渡后,并同隶秘书省。参见“司天台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廷吏

    朝廷大吏。《韩非子·八奸》: “大臣廷吏,人主之所与度计也。”

  • 木工丞

    官名。原名东园主章丞,汉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更名木工丞,属将作大匠,为木工令副贰。掌大材,以供东园大匠修造所需。成帝省。官名,汉置,属将作大匠,佐长掌建宫殿用的大木材。参看“木工长”条。

  • 行军总管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战时临时任命大臣为之,统兵出征,事讫即罢。在重大军事行动中,隶属于行军元帅。《周书·宣帝纪》: “上柱国、郧国公韦孝宽为行军元帅,率行军总管杞国公亮、郕国公梁士彦以伐陈。”隋沿置。开皇十

  • 侍书学士

    官名。元置,属奎章阁学士院。秩从二品,员额二人,掌为皇帝进讲史书。

  • 十五善射处管理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朝掌管八旗官兵习射之大臣。额设一人,于都统、副都统或善射之王大臣内特简。掌拣选习射官兵,并管理每月六次习射事务。

  • 湖南道宣慰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湖广行省所属机构,秩从二品。置司于天临路,分管天监、衡州、道州、永州、郴州、全州、宝庆、武冈、桂阳等九路,茶陵、常宁、来阳三州。辖境包括今湖南省大部和广西省部分地区。置宣慰使、同知、副使等

  • 四怯薛太官

    见“怯薛”。

  • 文学主事史

    官名,东汉巴郡太守置,位在文学主事掾下,佐掾掌郡中文学事。参看“文学主事掾”条。

  • 东染院副使

    官名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(978),分染坊副使置。后用为武臣阶官,属西班诸司使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定为同七品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阶官名

  • 领护三辅都水

    官名。西汉水衡都尉所属的都水长丞是管辖三辅地区水利的官。其以高子长丞的其他官员领此事的,称领护三辅都水,如息夫躬、刘向都曾任此职,又冯参曾任领护左冯翊都水。见《汉书》各本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