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署名。辽仿宋总管府之制置诸军兵马都总管府,属南面军官。设官有某兵马都总管、某兵马副总管、同知某兵马事,某兵马判官。
官名。东汉置。《后汉书·傅燮传》:“后为护军司马,与左中郎将皇甫嵩俱讨贼张角”。官名,东汉置,掌领兵征战。《后汉书·傅燮传》:“后为护军司马,与左中郎将皇甫嵩俱讨贼张角。”
官署名。①魏晋南北朝尚书省诸郎曹之一。设郎(郎中)为长官,掌京畿以外各地军队政令军务,属五兵尚书。(北魏及北齐初年属七兵尚书)西晋武帝太康(280—299)中分为左、右两曹,东晋南朝仍并为一曹。北魏与
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指官员所补用之缺,原非应补之缺,乃以现缺先用之例。有候补大员以小官之缺补用者,亦有候补官员以同品之缺补用者。部院宗属司员可借补满缺。笔帖式、库使等官可借补现缺,待本旗缺出再行还抵。
官名。明建文(1399—1402)初改大理寺司务置,二人,从九品。仍掌出纳文移。成祖朱棣即位,复称司务。
新莽官名。据《汉书·王莽传》,始建国元年(后9)由执金吾改名。东汉复旧。参见“执金吾”。官名,西汉末年王莽改执金吾名奋武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更名光禄勋曰司中,太仆曰太御,卫尉曰太卫,执金吾曰奋武。
建康正、建康监、建康平的合称。南朝梁武帝初于京畿建康县置狱司比廷尉,设三官掌其事,职掌与廷尉三官略同。《隋书·百官上》: “建康旧置狱丞一人。天监元年 (502) ,诏依廷尉之官,置正、平、监,革选士
官名。《汉书·李广传》与《汉书·郊祀志》有望气及望气佐,应是太史令的属官。
官名。清朝左、右翼宗学之职官。负责办理宗学具体事务。左、右翼各设二人、食七品俸。以宗室中分尊年长者引见补授。
官署名。辽朝置,为北面官。辽北、南护卫府各设右护卫司,与左护卫司分领护卫府护卫。皇太后宫亦有右护卫。置太保、右护卫等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