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单于

大单于

①官名。单于本是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,十六国时期为各少数民族统治者沿用。除了用于称最高统治者外,主要指政权中管理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事务的最高长官,多由该政权的皇位继承人或其宠信的儿子、大臣出任,并由出身少数民族的大臣辅佐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(刘曜) 置单于台于渭城,拜 (其子列胤) 大单于,置左、右贤王已下,皆以胡、羯、鲜卑、氐、羌豪桀为之。”汉、后赵、前秦,后燕等皆置,为适应当时少数民族事务繁剧的状况,大魏、北燕的统治者冉闵、冯跋虽为汉人,亦以其子任此职。②十六国时期一些割据政权统治者的称号,例由其所依附的宗主政权赐授。如鲜卑拓跋猗卢助西晋击刘渊,西晋假其大单于,赐金印紫绶。后秦姚苌曾拜刘卫辰为大单于。


汉时匈奴国君的称号,书信来往时,称大单于,平时称单于。《史记·匈奴传》:“汉遗单于书……‘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。’……‘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’。”后世也称北方各少数民族的部族首领为大单于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军师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(208)刘备置,以诸葛亮为之,总管军政。后庞统亦受此职,位在亮下,建安末诸葛亮迁军师将军后,未再置。十六国大夏亦置。官名,东汉末年刘备置,掌参谋军事等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

  • 宝陕局

    官署名。清朝陕西之铸钱局。顺治元年(1644)置局。乾隆十二年(1747)改今名。设监铸官一人,以佐贰官充任。掌理本省鼓铸事宜。

  • 弘文馆文学直馆学士

    官名。唐置,见“弘文馆”。

  • 宫太师

    即“太子太师”。见“宫衔”。

  • 胄子律博士

    官名。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(505)置,隶廷尉卿。三班。陈沿置,八品。别有“廷尉律博士”。官名。梁天监四年(公元505年)置,位视员外郎,为由贵族子弟充任的律博士。

  • 丹阳青巾

    三国吴地方兵之一。是募集丹阳地区的百姓所组成的军队。

  • 司礼大夫

    官名。即礼部郎中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 复名礼部郎中。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,改礼部郎中为司礼大夫。咸亨元年复旧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五·礼部尚书》,参看“礼部郎中”条。

  • 帐籍告身案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置,隶兵部,掌兵部帐籍,颁发武选告身。南宋因之。

  • 中央干部训练团

    军事委员会的直属组织。抗日战争期间,国民党政府为接受美援、训练干部使用美式武器,在桂林设立东南干部训练团,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自兼团长,轮训陆军各部队将、校级军官。团部设教育长及教育、总务、政训三处。由

  • 吏士

    官名。战国置。掌文书的小吏。《墨子·备城门》:“城上十人,一什长,属一吏士”。1、将帅下的军官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约束不明,申令不熟,将之罪也;既已明而不如法者,吏士之罪也……遂斩队长二人以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