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宗

国宗

太平天国东王以下各王同宗兄弟之称谓。据太平天国前期定制,东王以下各王同辈兄弟称国宗,后辈称国相,出外任事者亦称国宗。官阶约与燕王、豫王、侯、丞相相等。督军或出任地方官者则加“提督军务”衔,据载有十四人。无职守者为闲散国宗,人数不详。按制,提督军务者,下设协理一人,职同总制; 掌书若干,尉六百人,伺二十人,皆职同监军。闲散国宗只设协理一人,尉八人,伺二人,皆职同总制。


太平天国前期诸王兄弟的称谓。东王以下各男系亲属,前辈称国伯、国叔、同辈称国宗,后辈称国相,出外任事的也称国宗。国宗督军出战或任地方长官者,加提督军务衔;无职守者称为闲散国宗。国宗提督军务,其官阶据《贼情汇纂》所列为四等,与燕、豫二王相等。实际上能与燕、豫二王并列的仅为个别地位高的国宗,一般的恐只能列为五等,与侯相当。闲散国宗的地位当更低。国宗提督军务所属有国宗协理、掌书、国尉、国伺;闲散国宗无掌书,其他属员同,惟员数减少。翼王石达开远征后,在其官制中增设国历、国传为国宗的属官,国宗掌书改称国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臣师

    官名。周朝置。诸侯侍御小臣的官长。掌祭祀宾客飨享侍御之政令。位在小臣正之下,众小臣之上。《仪礼·大射》: “射人告县于公。公升即位于席西向。小臣师纳诸公卿大夫。”郑玄注: “小臣师,正之佐也。正相君,

  • 忠义都上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统忠义兵以充宿卫。《苏慈墓志》: “建德元年(572),授夏官府都上士,治中义都上士。”(赵万里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》图版四○九)隋朝因避讳,作志时改忠义为中义。官名。以忠义名官,见《三

  • 知事

    ① 官名。金朝始置,为都元帅府、大宗正府、司农司、大兴府等官署之首领官。各署一至二员,品秩正七品至正八品不等。掌付事勾稽、省署文牍,总录诸案之事。多以识女真、汉字者充任。元朝沿置。设于户部、礼部、兵部

  • 都元帅府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军官置,以大将总帅府军马事。设兵马都元帅、副元帅、同知元帅等。金朝战时临时设置,掌统军,事讫即罢。太宗天会二年(1124)时宋用兵时置,掌金、宋边境军事。次年,更西南、西北两都统府为元

  • 方岳

    刺史等地方长官的别称。《晋书·周访传》:“二君皆位至方岳,功名略同。”

  • 奚部长

    奚王有时亦称奚部长。

  • 次吐屯发

    官名。突厥有此官,为高级官员。见《北史·突厥传》,参看“次设”条。

  • 归明人

    官场用语。唐朝吐蕃等少数民族人来归,称归明。北宋时契丹人及流落辽国之汉人、南宋时女真人来归,或溪峒首领纳土归顺,皆称归明人。归明官年二十五以上,许注授官职,添差不厘务差遣。

  • 楼船

    秦汉的地方兵种之一。楼船本是一种较大的战船,《史记·平准书》记其“高十余丈,旗帜加其上,甚壮。”故亦以楼船或楼船士以称水兵。江淮以南,如庐江、浔阳、会稽诸郡多用之。

  • 将作监主簿

    官名。辽朝置。南面官,将作监官员,掌印及勾检稽失,在将作监丞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