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子监丞

国子监丞

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国子监置三员,从六品。唐朝国子监沿置,一员,从六品下,掌判本监事务,每岁七学学生业成,与司业、祭酒莅试,登第者上于礼部。北宋仁宗景祐二年 (1035) 置一员,以现任学官充任,或以京朝官、选人充,掌钱谷出纳之事; 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改制,置一员,正八品,参领监事。辽朝国子监亦置。金朝国子监置二员,从六品,章宗明昌二年 (1191) 增一人兼提控女真学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(1287) 于集贤院国子监置一员,正六品,专领监务; 二十九年蒙古国子监仿汉人国学例置一员,正六品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学为监,置一员,永乐十八年 (1420)迁都北京,遂为南监丞; 北监始置于永乐元年,置一员,正八品,掌绳愆厅事,以参领监务,坚明其约束,诸师生有过失及廪膳不洁,并纠惩之,而书于集愆册; 中都国子监亦置,洪武二十六年罢。清朝国子监置,满、汉各一员,初满员五品,汉员八品,后并改正七品,掌绳愆厅事,颁规制,稽勤惰,均廪饩,核支销,并书八旗教习功过; 光绪三十一年 (1905) 省入学部,嗣以文庙、辟雍典礼隆重,仍置以分治其事。


官名。唐朝国子监设丞一人。从六品下,掌判监事。唐以后的国子监丞,均为内部事务官。明朝,国子监设绳愆厅,以监丞为其长官,参领监务,诸生有过错、廪膳不法,均纠惩。清代监丞为正七品,也是绳愆厅长官,掌颁规制,稽勤惰、均廪饩、覈支销,并书八旗教习功过。明、清两朝的监丞,均为学监性质的官员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国子监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二·国子监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国子监》,参看“国子监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仆寺左右司

    清代太仆寺内部机构。左右司各设员外郎满州、蒙古各一人,主事满州、蒙古各一人,掌考核左右二翼马厂马匹之数而计其功过。属官有笔帖式五人,司书一人。

  • 中部帅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曹操置,三国魏沿之。时将入居塞内的南匈奴分为左、右、南、北、中五部,各部立其中贵者为帅,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。魏末改“中部都尉”。一说西晋武帝太康(280—289

  • 顾问

    左右侍从之臣,有事则询问。见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。《晋书·段灼传》:“臣无陆生之才,不在顾问之地。”(1)指左右侍从之臣,有事则咨询之。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 “皆欲置于左右,顾问省纳。”《晋书·段灼传》

  • 曜锋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,从七品上。武官名。北齐设置,用以褒赏勋庸,秩从七品上。

  • 诸陵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太常寺所属有诸陵署,置令及丞,掌守卫山陵等事。隋唐沿置。宋不设署,以诸陵祭祀之事归宗正。金复设诸陵署,以涿州刺史任提点山陵,正五品,其下置令、丞、直长。

  • 国防最高委员会

   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党政军最高指挥机关。民国二十五年(公元1936年)七月,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决定在中央政治委员会之外设立国防会议,其所审议的事项为:一、国防方针;二、国防外交政策;三、关于国防事业与国

  • 坊主

    官名。隋朝诸卫所统亲、勋、翊卫府及东宫领兵军府所统军坊长官,置一人,检察户口、劝课农桑,以本军坊五品勋官为之; 后因军人在城坊分散居住日益普遍,府兵长期集中居住之军坊不复存在,坊主亦不复存在。官名。掌

  • 南王府舍利军详稳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。掌六院皇族之从军者。设详稳等职。

  • 小长

    学官名。宋徽宗崇宁五年 (1106),以州、县小学学长改称。《大观重修国子监小学格》规定,州、县小学设职事小长一人,学生三十人以上则增设一人。官名,汉时大夏置,为城邑长官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“(大夏

  • 译令史

    官名。北魏道武帝天兴四年 (401),复尚书三十六曹,曹置代人令史一人,译令史一人,书令史二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