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子监丞

国子监丞

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国子监置三员,从六品。唐朝国子监沿置,一员,从六品下,掌判本监事务,每岁七学学生业成,与司业、祭酒莅试,登第者上于礼部。北宋仁宗景祐二年 (1035) 置一员,以现任学官充任,或以京朝官、选人充,掌钱谷出纳之事; 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改制,置一员,正八品,参领监事。辽朝国子监亦置。金朝国子监置二员,从六品,章宗明昌二年 (1191) 增一人兼提控女真学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(1287) 于集贤院国子监置一员,正六品,专领监务; 二十九年蒙古国子监仿汉人国学例置一员,正六品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学为监,置一员,永乐十八年 (1420)迁都北京,遂为南监丞; 北监始置于永乐元年,置一员,正八品,掌绳愆厅事,以参领监务,坚明其约束,诸师生有过失及廪膳不洁,并纠惩之,而书于集愆册; 中都国子监亦置,洪武二十六年罢。清朝国子监置,满、汉各一员,初满员五品,汉员八品,后并改正七品,掌绳愆厅事,颁规制,稽勤惰,均廪饩,核支销,并书八旗教习功过; 光绪三十一年 (1905) 省入学部,嗣以文庙、辟雍典礼隆重,仍置以分治其事。


官名。唐朝国子监设丞一人。从六品下,掌判监事。唐以后的国子监丞,均为内部事务官。明朝,国子监设绳愆厅,以监丞为其长官,参领监务,诸生有过错、廪膳不法,均纠惩。清代监丞为正七品,也是绳愆厅长官,掌颁规制,稽勤惰、均廪饩、覈支销,并书八旗教习功过。明、清两朝的监丞,均为学监性质的官员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国子监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二·国子监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国子监》,参看“国子监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食职

    春秋时期卑职官吏依靠职事获取俸禄。国语 ·晋语四》: “皂隶食职。”韦昭注: “食职,各以其职大小食禄。”

  • 大使馆

    大使在所驻国的办事机关叫大使馆。在国际法上,大使馆视为本国领土,不受驻在国的统治,并享有不可侵犯、免税等特权。

  • 勤务督察长

    警官名。北洋政府时期设于地方警察厅,掌督察所属警员的执勤事务。

  • 县监军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官等为十一等,领导乡官办理全县政务,其权力较清州县官为重。

  • 门功曹书佐

    官名。东汉司隶校尉所属佐吏,主选用吏人。官名,掌选用,属司隶校尉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会同馆大使、副使

    官名。见“会同馆”。

  • 户部都拘辖司

    官署名。宋哲宗元祐元年 (1086)置,掌点检寺监场务帐籍,后废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复置户部催辖司领其职。

  • 左驭

    太仆寺卿的别称。因驭者在车的左前方,故称左驭,而太仆寺卿是管车马的,因而称太仆寺卿为左驭。唐孙逖《授王昱太仆卿制》:“俾升荣于左驭,仍受任于北京。”

  • 敕命

    文书名。属“敕”之一种。是皇帝专用的命令文书之一。明朝皇帝封赠中下级官员时使用,文字由殿阁大学士起草奏定。清沿明制,用作敕封外藩,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及世爵有袭次者之凭证文书。书于锦轴之上,轴柄有玉饰、犀

  • 左京辅都尉

    官名,掌管地方军队,护卫京师及京师左郊的武事、治安纠察等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