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务院铨叙局

国务院铨叙局

北洋政府时期国务院内部机构之一。依照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七月二十日公布的《铨叙局官制》规定,职掌下列事项:一、荐任官以上的任免及其履历;二、文官考试;三、恩给和抚恤;四、荣典授予;五、外国勋章的领受与佩用。三年(公元1914年)二月一日的修正官制增加两项:六、文官升转;七、勋绩考核。以局长一人为主官,下设秘书一人,佥事四人,主事八人。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五月十七日废国务院,设总统府政事堂,铨叙局改属政事堂,其职掌有所修改,除上述的二、三、五诸行相同外,还有下列各项:一、文官任免;二、文官升转;三、文官资格审查;四、存记人员的注册和开单;五、勋绩考核;六、爵位、勋章、荣典等的授予。局内人员,增设参事二人,其余员额略有增加。局内分置叙官、典试、恩恤、荣典、勋章、庶务六科,各设科长一人,科员若干人。临时执政府前期不设国务院,铨叙局改属临时执政府。后复设国务院,铨叙局仍旧属国务院。北京军政府国务院亦沿置铨叙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学林祭酒

    女官名。南朝宋置于后宫,三品。参见《宋书·后妃传》。

  • 覃官

    指推恩加官。元代常有覃官之举, 如至大二年(公元1309年)曾诏内外官四品以下普覃散官一等。三年(公元1310年)蒙古儒学教授,一体普覃, 四年(公元1311年)诏在任官员,普覃散官一等。

  • 易师

    学官名。东汉时郡国学校分科置掾、史,《隶释》一四《蜀学师宋恩等题名碑》有易师三人,位次易掾,掌授《易》。

  • 太医局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置,仁宗庆历四年(1044)令隶太常寺。神宗熙宁九年(1076)置提举一人、判局二人,不再隶太常寺。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复隶太常寺、礼部,设令、正、丞,掌治疗太学、律学、武学生

  • 铁市丞

    官名。秦置,属治粟内史。入汉因之,景帝后元年 (前143) 更属大农令,武帝太初元年 (前104) 又属大司农,为铁市长副贰。东汉省。官名,秦置,属治粟内史,汉沿其制。为铁市长之副,佐长买卖铁制器。参

  • 符牌局

    官署名。元朝设于世祖至元十七年(1280),隶工部,掌制造虎符牌面。秩正八品。置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元代工部所属机构。至元十七年(公元1280年)置,掌造虎符等。设大使、副使、直长各一人。

  • 司刺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刑罚。《周礼·秋官》:“司刺,下士二人,府一人,史二人,徒四人”,“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,以赞司寇听狱治。壹刺曰讯群臣,再刺曰讯群吏,三刺曰讯万民。壹宥曰不识,再

  • 司宪旅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司宪中大夫属官,员八人,正一命。

  • 虎儿赤

    官名。蒙、元怯薛执事。蒙古语,意为“琴师”,掌宫廷奏乐等务。

  • 光禄丞

    官名。两汉为光禄勋副职,权位较重,多以博士、议郎充任。西汉秩千石,东汉秩比千石。魏晋南北朝沿置。魏、晋、宋七品; 梁为光禄卿副职,三班; 陈八品、六百石。北魏增设少卿为卿副职,丞为佐官,孝文帝太和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