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务院秘书厅

国务院秘书厅

北洋政府时期国务院的内部机构。依照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七月十八日公布的《国务院秘书厅官制》规定,设秘书长一人,承国务总理之命,掌理秘书厅事务。秘书长有事故时,由首席秘书代理。秘书六人,分掌宣达法令、撰拟及保管机要文书,典守印信等。佥事六人,分掌撰拟文书,编纂纪录,保管文书图籍,翻译电文,核对文稿,收发文件,以及掌理会计、庶务事项。主事六人,辅助佥事分理各项事务(民国二年[公元1913年]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布的《修正国务院秘书厅官制》取消首席秘书,改定佥事为十二人,主事为二十四人)。袁世凯于政事堂设参议八人,后改属国务院,职掌略同各部参事,其主要职掌是审议法令。秘书厅的内部组织,依照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十一月一日公布的《国务院秘书厅分课办事规则》规定,分为三课:第一课,办理机要;第二课,办理一般文书和统计;第三课,办理出纳、庶务交际等事。但据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一月七日《政府公报》所载,国务院秘书厅设总务、内政、外交、财政、边务、军政、编纂、庶务等八课。临时执政府时期,国务厅设秘书长一人,其内部组织,依照民国十五年(公元1926年)三月二十六日公布的《国务院秘书厅办事规则》规定,分置第一至第五科及会议、电务两处。各科、处均设主任一人为主官、北京军政府时期,秘书厅掌理下列事项:一、宣达政令;二、关于国务会议事项;三、撰拟和保管文书;四、编纂纪录。设秘书长一人,秘书十人,佥事二十四人,主事七十二人;必要时得设额外职员,但不得超过正式员额的总数。厅内分科,由秘书长报请总理决定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奏贬

    太平天国降罚官员的制度。见“保升”。

  • 掌书记

    官名。唐中宗景龙元年 (707)行军则置,玄宗开元元年 (713)方镇节度使府置为幕僚,掌起草朝觐、聘问、慰荐、祭祀、祈祝之文与号令、及使府升绌之事。五代各方镇皆以重金聘求。观察使府亦置。辽朝节度使亦

  • 司弓矢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仿《周礼》司弓矢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武藏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司弓矢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参见“司弓矢”。

  • 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

    官名。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(979) ,始于诸节度州置,以京官充任,掌助理郡政,总领诸案文移,凡郡事皆与守倅通签书。徽宗大观二年(1108),改为司录参军。南宋高宗建炎元年(1127),复旧名。临安府

  • 导官署

    官署名。秦、汉、三国、两晋、南北朝皆置导官令,掌采择加工宫廷御用粮食。北齐于司农寺下置署,以令、丞掌其事,辖有御细部、曲面部、典库部等仓督员吏。隋、唐沿置,其官有令、丞。宋初仅存空名,神宗元丰(107

  • 下车

    喻皇帝刚即位或新官刚上任。《后汉书·儒林传》:“及光武中兴,爱好经术,未及下车,而先访儒雅,採求阙文,補缀漏逸。”注:“《礼记》曰:武王克殷反商,未及下车,而封黄帝之后于蓟。”

  • 行在刑部

    官署名。明永乐(1403—1424)中所置北京行在六部之一。参见“行在六部”。

  • 户部总科

    官署名。明洪武六年(1373)置,为户部五科之一,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二人,主事五人。八年,因事务繁剧,增设尚书、侍郎各一人。十三年罢。

  • 左骐骥使

    官名。宋太宗雍熙 (984—987) 中置,后用为武臣阶官,属西班诸司使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定为同六品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改正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 重定武臣阶官名

  • 提督内臣

    官名。明朝提督各衙门宦官的统称。如提督东厂、提督西厂、提督京营等。为宦官中地位高且有实权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