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团练使

团练使

官名。唐肃宗至德、乾元(758—760) 中置于诸道,大者领十州,小者领三、五州,掌本地区防务,又称团练守捉使。代宗时诸州刺史皆兼本州团练使,旋废。唐后期诸州刺史不兼防御使者多带此衔,诸道不设节度使者,多以都团练使(或都防御使)总领军务。五代沿置。宋朝团练州置,多不驻本州,无职掌,仅为武臣寄禄官。北宋前期官品不详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定为从五品。辽朝为团练使司长官,属南面方州官,下设团练副使、团练判官。宋初常授予党项熟户首领。太宗雍熙二年(985) 李继迁占银州,设此以封酋豪。元昊建西夏,亦置,为军职,领三至五百族帐,位在刺史上。元顺帝至正十八年(1358)于耀州、邠州置团练安抚劝农使司,每司置使二人。


官名。唐始置,在没有节度使的地区设都团练使、团练使,掌本地区军事,常与观察使、防御使互兼,又曾与防御使互易称号。代宗时令刺使兼团练使。宋代团练使为虚衔,由武将兼,官阶高于刺使,低于防御使。辽承唐制,在各州设团练使司,置团练使、团练副使、团练判官。明废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下·节度使、团练使》、《宋史·职官六·防御使、团练使》、《辽史·百官志四·团练使司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史院

    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(1278) 置,有太史令等官七员,掌天文历数之事; 武宗至大元年(1308) 升令从二品,设官十员;仁宗延祐三年(1316)升令正二品,设官十五员; 后定置院使五员,正二品

  • 翕侯

    爵名,也写作“翖侯”,汉和西域康居等国置。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前将军翕侯赵信兵不利,降匈奴。赵信者,故相小王,降汉,汉封为翕侯。”又《匈奴传下》:“会康居王数为乌孙所困,与诸翕侯计,以为匈奴大国,乌

  • 直史

    宋直史馆的简称。吏员名。宋殿中省尚药局置,员额四人,以后行吏员为之,其地位次于局史。

  • 少近官

    官名,秦置,为近侍小臣的泛称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二世曰:‘善’。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,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。”注:“《索隐》:少,小也。近,近侍之臣。三郎谓中郎、外郎、散郎。”

  • 稗官

    小官。《汉书·艺文志·小说》:“小说家者流,盖出稗官。街谈巷语,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。”注:“师古曰:稗官,小官。《汉名臣奏》唐林请省置吏,公卿大夫至都官稗官各減什三,是也。”

  • 大都人匠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设于元世祖至元六年(1269),秩从三品,隶工部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各一员。下设绣局,掌绣造诸王百官缎匹; 纹锦总院,掌织诸王百官缎匹; 涿州罗局,掌织造纱罗缎匹; 尚方库,掌出纳丝金颜料

  • 王命

    周朝天子对臣下的册命或诰命。《中甗铭》:“史儿至,以王命曰: ‘全命汝使小大邦。’”《周礼·春官·内史》:“内史掌书王命,遂贰之。”帝王的命令。《后汉书·刘虞传》:“初平元年,复征代袁隗为太傅。道路隔

  • 典北袍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属北王府,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总制。参见“典袍”。

  • 奚官局丞

    官名。即奚官丞。

  • 宫厩尹

    官名。春秋战国楚置。掌王宫马厩政令的长官。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: “令尹子荡师伐吴”,“吴人败其师于房钟,获宫厩尹弃疾”。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竹简记载楚官名亦有“宫厩尹”。官名。春秋时楚国设此官,位次于令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