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吏人

吏人

1、官吏。《后汉书·东平宪王苍传》:“建初元年,地震,苍上便宜,其事留中,帝报书曰:丙寅所上便宜三事,朕亲自览读,反复数周,心开目明,旷然发矇。间吏人奏事,亦有此言。”

2、官吏和百姓。《后汉书·何敞传》:“吏人共刻石,颂敞功德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京市署令

    官名。即京市令。

  • 右谏院

    见“谏院”。

  • 南行

    官场用语。宋朝官员被贬责到两广或江西瘴烟远恶和水土恶逆州县,称南行。

  • 银字圆牌

    见“牌符”。

  • 定本

    见“定琫”。

  • 哈儿班

    蒙古语,意为“十”,或用以称十户,参见“牌子头”。

  • 京通各仓监督

    清制。京仓十四,城内八个,城外六个,内贮八旗三营兵食马豆。通州二仓,内贮王公百官俸米。其主官称监督,掌管仓务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京通各仓监督》。

  • 法司

    ①官署名。宋朝大理寺左断刑下属机构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置。②吏名。宋朝吏部、御史台置。指掌司法刑狱的官署。《魏书·甄琛传》:“付法司科罪。”《隋书·赵绰传》:“陛下不以臣愚暗,置在法

  • 武勇

    十六国后赵所定选举科目之一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》: “(石勒)令群僚及州郡岁各举秀才、至孝、廉清、贤良、直言、武勇之士各一人。”

  • 参政道

    官名。清朝道员之兼衔。顺治(1644—1661)中沿明旧制,分设守道、巡道,辅佐藩臬二司办理地方政务,乃省与府州之间的地方长官。皆带原品衔充任。由京堂,如各寺卿品级等官补授者为参政道,从三品。乾隆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