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县公

县公

①官名。春秋楚置,掌一县之政令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: “楚子城陈、蔡,不羹。使弃疾为蔡公。”《宋朝会要》: “周衰,六国置县邑,其长”“楚曰公曰尹”。一说为爵名,即楚县大夫之僭称。《左传·宣公十一年》: “诸侯县公,皆庆寡人。”杜注: “楚僭王,故县大夫亦僭公。”②爵名。南北朝、隋、唐、宋朝常为开国县公省称。


1、爵名。晋代置县公。陈称开国县公。其后历代多沿置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三·历代王侯封爵》。

2、官名。春秋时侯,楚国自己称王,县大夫称县公。《左传·宣公十一年》:“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……遂入陈,杀夏徵舒,轘诸栗门,因县陈……‘诸侯县公皆庆寡人’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朝议郎

    官名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吏部别置散官八郎之一,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唐朝又置为正六品上文散官。官名。唐朝和宋朝文阶官,正六品上叫朝议郎。金以后废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吏部·吏部郎中》。

  • 同知都总管

    官名。金代诸总管府(府尹兼领者)设此官,位在都总管下、副都总管上,从四品,掌通判府事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三·诸总管府》。

  • 共和

    西汉宫中女官名号。秩与百石类似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“无涓、共和、娱灵、保林、良使、夜者皆视百石。”1、大臣们共同执政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召公、周公二相行政,号曰‘共和’。共和十四年,厉王死于彘。”2

  • 西上閤门副使

    官名。北宋初年置,为横班诸司副使之一,多不预閤门之事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太祖乾德二年 (964),定为视六品官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置为职事官,员二人,从七品,掌供奉乘舆、朝会、游幸

  • 掌漏

    流外官名。唐置于太子率更寺,员额六人,秩流外四品,掌知漏刻。

  • 关谷塞护道尉

    官名。晋置,《通典·职官十九》“晋官品”条,属于第九品者,在诸县署令长相之丞尉下有关谷塞护道尉。此为沿三国魏关谷塞尉而设,参见“关谷塞尉”。

  • 内城巡警总厅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巡警部、民政部所辖之机构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改京师内城工巡总局设。初隶巡警部,三十二年,改隶民政部。专理京师内城警务、民政及护卫皇帝车驾等事宜。置厅丞一员,从三品。辖总务、行政、司

  • 绥远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孙权置。《三国志·宗室传》: “建安九年(204),(孙渝)领丹阳太守,为众所附,至万余人,加绥远将军。”三国吴沿置。两晋、南朝宋省置无常,八品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

  • 牙官

    官名,即副武官。《资治通鉴》唐代宗广德二年:“子仪使牙官卢谅至汾州。”注:“节镇州府皆有牙官、行官,牙官给牙前驱使,行官使之行役出四方。自五季以后,诟笃武臣率曰牙官。”牙通衙,参看“衙官”条。

  • 尹史

    官名,战国时赵置,掌天文星象。《后汉书·天文志中》:“兵起宫中,是其应。”注:“《李氏家书》曰:赵有尹史,见星生齿,龁毕大星,占有兵变。赵君曰:‘天下共一毕,知为何国也?’下史于狱。其后公子牙谋弑君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