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厢兵

厢兵

宋朝地方军。北宋太祖建隆二年 (961),命殿前、侍卫司及诸州长吏检阅士卒,选骁勇者升为禁兵,其余留诸州充厢兵。厢兵不行训练,不事战斗,唯供役使。多来自招募,部分来自流放罪犯,其俸薄而役重。设都和指挥两级建制,一部分设有军一级编制。名义上也分马兵和步兵,分别隶侍卫马军司和步军司。


诸州的镇兵。宋代设置,厢兵来自招募,部分来自流放罪犯。一般不进行军事训练,也不具备战斗经验,主要是供地方行政上的役使。其壮勇者选送京师,充当禁军,而禁军武艺不合格或犯法,亦降充厢兵。军俸微薄而差役繁重。厢兵的编制分为都和指挥两级,按指挥分驻各州府,部分厢兵也有军一级编制。名义上按马兵和步兵分别隶属于侍卫马军司和步军司。仁宗时始分厢兵为“教阅”与“不教阅”两种,前者军俸同厢兵而按禁兵使用,以备战守;后者专供杂役。其后教阅厢兵编额逐渐增大,神宗时教阅厢兵全部升为下禁军,剩下的厢兵又都成为不教阅的杂役军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八命

    周朝的官秩等级名称之一,从一命到九命共九等,八命是第八等,即王的三公和州牧。后代泛指高级官员。见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。

  • 知大都督府事

    官名。宋朝扬州、福州等大都督府,若都督缺,则置知府事一人,总领府事。

  • 口义

    科举考试方法之一。此法始用于唐,是一种简单的口试。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上》说,明经科试士,“先帖文,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。”唐代有的官员反对此种考试方法, 认为口试虽然灵活,但复试无凭,因此有时只试墨义不

  • 行台右丞

    “行台尚书右丞”的省称。

  • 将作少府左丞

    官名,秦置,汉沿置,为将作少府副长官。佐将作少府治宫室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将作少府,秦官,掌治宫室,有两丞、左右中候。景帝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。属官有石库、东园主章、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,又主章长

  • 对扬

    西周时期受赏册封命的臣子向周天子称颂答谢的礼仪程式。 《鼎铭》: “史留受王命书”,“锡”,“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”。

  • 礼官

    官名。①掌礼仪之官。《周礼·春官·序官》:“乃立春官宗伯,使帅其属而掌邦礼,以佐王和邦国。礼官之属,大宗伯卿一人,小宗伯中大夫二人。”后代或作为主司礼仪官员的通称。②郑成功所设六官之一。参见“六官”。

  • 致远务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置,隶太仆寺。掌饲养驴骡,以供运载皇帝行幸时所用器物及边防军用物资之用。设监官三人,以车营务监官兼领。官署名。宋置,属太仆寺。掌饲养驴骡,以备皇帝出行时载用杂器之用,并供应边防军用。主官以

  • 粮料院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初年,有三司粮料院,以三司大将为都粮科使。太祖开宝六年(973),改用京官充任在京都粮料使、西京粮料使。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),分立诸司、马军、步军三粮料院。后马军与步军粮料院或合成分

  • 尚书外兵郎

    参见“外兵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