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卫尉卿

卫尉卿

官名。东汉魏晋常作为“卫尉”的尊称。南朝梁正式定为官称,十二班,位列十二卿。掌宫门宿卫屯兵,巡行宫外,纠察不法,管理武器库藏,领武库、公车司马令。陈沿置,三品、秩中二千石。北齐置为卫尉寺长官,三品,位列九卿。主管宫殿、京城诸门禁卫,武器、仪仗库藏。隋初罢,文帝开皇十二年复置,正三品,惟掌仪仗帷幕供应、武器库藏等事务,政令则仰承兵部。炀帝改从三品。唐朝因之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卫正卿,咸亨元年(670)复故;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名司卫卿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故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,表示品级俸禄,不预本寺公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始成为职事官,从四品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罢。辽朝南面官有之。后不复置。北齐以来,亦称“卫尉寺卿”。


官名,汉置,为卫尉长官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二》:“卫尉,卿一人,中二千石。本注曰:掌宫门卫士,宫中徼循事。丞一人,比千石。”属官有公车司马令一人,秩六百石,掌宫南阙门,和吏民上章、四方贡献及征诣公车者。南宫卫士令一人,秩六百石,掌南宫卫士;丞一人。北宫卫士令一人,掌北宫卫士;丞一人。左右都候各一人,秩六百石,掌剑戟士,徼循宫及天子所收考。南朝梁、陈和北朝沿置。梁朝卫尉卿掌宫门宿卫屯兵,巡行宫外,纠察不法,管理武器库藏,领武库、公车司马令。陈沿置,三品,秩中二千石。北齐为九卿之一,三品,主管宫殿、京城诸门禁卫及武器,仪仗库藏。隋朝初期省,文帝时复置,正三品,只掌仪仗、帷幕供应、武器库藏等。唐朝时省时置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,不参与本寺公事;神宗元丰年间,又改为职事官,从四品。辽南面官中也有此官。参看“卫尉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扫逆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八品中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改为从八品上。武官名、南朝宋置,为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,秩八品。北魏亦置,用以褒赏勋庸,秩从八品上。

  • 西织

    官署名,为西织室的省称。汉初有东织室、西织室,掌织造帝后用的文绣及祭祀之服。成帝河平元年省东织室,改西织室曰织室。其官为令、丞。东汉只置丞,无令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少府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·少

  • 贴祗候内品

    宦官职名。宋人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均置。

  • 鼓吹

    演奏鼓吹乐的乐队。鼓吹乐源自北方民族,主要乐器有鼓钲箫笳等。本用于军中。汉朝宫廷卤簿亦用之,甚隆重。或以赐有功大臣,遂成为皇帝赐予臣下的一种礼遇。东汉边将及万人将军始有,位不及者仅得假之。魏晋其赐甚轻

  • 太子通事舍人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东宫官属,多以他官兼任,员二人,位一班。亦称东宫通事舍人。陈沿置,九品,不言秩。隋朝置于典书坊,员八人,正七品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为宣令舍人。唐初复旧,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隶

  • 盐务监督

    官名。清宣统三年改各省盐运使为盐务正监督,省盐法道,改置副监督,统辖于盐政大臣,掌察场民生计、商民行息、水陆运输等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三·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》。

  • 虎烈将军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五品。下设长史、司马,并八品。杂号将军名,三国魏置,掌征伐。五品,下设长史、司马,均八品。

  • 准备将

    见“将”。军官名。南宋时各屯驻大军下将一级编制中的统兵官之一,地位在正将、副将之下。

  • 判少府监事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为少府监长官,以朝官充任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少府复以监为长官,遂罢。

  • 牧官都尉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掌管边郡苑马的牧养,六品。下设司马。西晋改置典牧都尉。十六国前秦复置。官名,三国魏置,掌畜牧,类似汉朝诸牧师苑三十六所的苑监和唐朝的牧监。《唐六典·太仆寺·上牧监》注:“魏置牧官都尉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