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①春秋时齐国地方行政区划名。十邑为一卒。首长为卒帅。见《国语·齐语》。②军队编制名。(1)周朝军队一百人为一卒。《周礼·夏官·诸子》郑玄注: “百人为卒。”(2) 春秋时齐国军队二百名士卒为一卒。《国语·齐语》: “故二百人为卒,连长帅之。”③官名。周朝置。军吏。统领二十五人的长官。《逸周书 ·武顺》: “卒不力,无以承训。”孔晁注: “卒,二十五人之帅,故以勇力为之也。”①卿大夫死于官位的讳称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 “大夫曰卒。”


(1)车战时代战车和步兵的交叉单位。春秋时实行车战,一乘战车的隶属步兵最高额为一百人(攻车步卒七十二人,守车步卒二十五人),称为一卒,是隶属部兵的最高编制单位。因为一乘的步卒数称为一卒,所以战车按车计算,叫做一乘;如果按卒计算则为一卒,卒就是乘。所以卒又是战车的最低一级编制。(2)春秋时齐国车兵编制,以四小戎为卒,共有二百人,戎车四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贾部曹令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费于传》:“(费于)以宿卫之勤,除宁远将军,赐爵松杨男。迁商、贾部二曹令,除平南将军,怀州刺史。”

  • 虎贲

    官名。西周始置,《周礼》夏官之属有虎贲氏,为宫中卫戍部队将领,掌王之出入仪卫之事。春秋战国沿置。汉朝属中央禁卫军。原名期门,武帝置,平帝元始元年(后1)更名虎贲郎,由虎贲中郎将率领,职掌宿卫,禁卫皇宫

  • 立武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 (196—220) 中孙权置,为统兵武职。《三国志·步骘传》:“徙交州刺史、立武中郎将,领武射吏千人,便道南行。”官名,东汉献帝时孙权置,掌领兵征伐,为统兵将官。或兼地方长官,总揽

  • 中书谒者

    官名,高帝拜灌婴为中谒者,武帝时加为中书谒者,掌宫中拜授章报等事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和《汉书·灌婴传》。

  • 景灵宫副使

    宋朝宫观官名。真宗大中祥符九年(1016)置,掌修建景灵宫之事。后用为祠禄官。

  • 知府

    官名。地方行政机构府之长官。宋朝始置,称“知某府事”,简称“知府”。掌教化百姓,劝课农桑,旌别孝悌,奉行法令条制,宣读赦书,举行祀典,考察属官,赈济灾伤,安集流亡,以及赋役、钱谷、狱讼等事。视本府地望

  • 判内侍省事

    官名。为宋初内侍省的长官。见“内侍省”。

  • ①继承官职。《曶鼎铭》:“王若曰: ‘曶,令汝更乃祖考,司卜事。”②替代职务。《班簋铭》: “王令毛伯更虢城公服。”郭沫若注: “‘更虢城公服’是替代虢城公的某种官职。”

  • 长秋寺少卿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长秋寺的佐官,见“长秋寺”。

  • 文绣院

    官署名。宋徽宗崇宁三年 (1104)置,隶少府监,掌纂绣,供应乘舆服御及宾客、祭祀之用。官署名。宋崇宁三年置,掌编绣,以供乘舆服御及宾客祭祀之用。属少府监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五·少府监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