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十六卫

十六卫

军事管理机构合称。唐朝以十二卫加左右监门卫、左右千牛卫,始称十六卫。掌禁卫。五代至宋沿之。唐朝后期渐存虚名。


军事机构的合称,隋唐皆置,又称南衙,掌宫廷宿卫。隋文帝开皇年间,置左右翊卫、左右骁骑卫、左右武卫、左右屯卫、左右御卫、左右候卫,合称十二府,统领禁军。隋炀帝时改“”为“”,并改“左右翊卫”为“左右卫”,改“左右屯卫”为“左右领军卫”;又增置“左右备身卫”和“左右监门卫”,合称“十六卫”;其中“左右备身卫”和“左右监门卫”不领府兵。唐朝沿袭隋制,但无左右御卫、左右候卫、左右备身卫。监门卫和千牛卫不领府兵,其他诸卫皆领府兵。每卫置大将军一人,将军二人,共掌府卫事。到唐玄宗开元年间,募士宿卫,取代卫兵;到天宝年间,成为虚名。到宋朝,仅存其名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》、《旧唐书·职官三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志·十六卫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承敕监

    官署名。明洪武九年(1376)始置。设令一人,正六品,丞二人,从六品。后改令正七品,丞正八品。十年改令、丞为承敕郎,二人,从七品,并以中书舍人、给事中隶监下。后罢。

  • 裘工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司皮下大夫裘工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平天将军

    将军名号,汉灵帝中平四年观鹄自称平天将军,攻桂阳,被长沙太守孙坚杀死。见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。

  • 右宗侍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置。详见“宗侍下士”。

  • 三司开拆司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前期置,设判司官一人,以朝官充任。掌受宣敕及诸州申牒,置籍登录,然后转发三部,兼领发放、勾凿、催驱、受事司之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废。官署名。宋置,属三司。掌受宣敕及诸州申

  • 东西两官厅

    军事编制。明正德 (1506—1521) 中置。初选官军于东官厅操练。八年再选京营十二团营精锐及勇士四卫军于两官厅操练。各设总兵、参将统领。后西官厅改名威武团练营。嘉靖二十九年 (1550)罢。

  • 先主

    前代的君主,多指开国之君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“先主姓刘,讳备,字玄德……先主少孤。”

  • 京尉大夫

    官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,掌治京尉郡,职如太守。参看“京尉”条。

  • 右演法

    官名。明清道录司之官员。分掌天下道教之事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设,一人,从六品。清康熙十三年(1674)定设一人,亦为从六品。依例升迁左演法,缺出由左至灵升补。

  • 候补

   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乃任用官员办法之一。凡未补授实缺之官员,在吏部候选。经吏部呈请分发名单,每月掣签一次,分发某部或某省听候委用。出钱请免抽签,指定某处候补者,称指省或指分。清制,设有补授实缺的官员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