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勋书

勋书

官职制度文书。又称“勋案”、“勋簿”。北魏时记载将士军功勋劳的文簿。由主将在每次战事结束后将部属的勋劳记于黄素之上,注明所立战功应授的阶数。勋书上原来只列姓名、阶级数,不记载所属单位,肃宗时因窃冒军功者太多,从卢同之奏,改为无官职者要列出本州、郡、县三长之所,有官职者亦要注明现任及所历官阶。主将写明后,统将、都督皆须印记,再由行台、太尉转至尚书省。吏部加阶后,亦注明加补时间。主将所拟勋书内容,须得监军同意始生效。早期勋书多由督将回京后再造,易生弊端,肃宗时改为军还之后即上,不得隔月。为防止主将循私,又规定立功至一“”以上,即给券,券上书写行台、统军位号、勋人姓名、立功时间及地点。券由中剖为二,由勋人及行台各持一半,战事结束到京后再核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副都监

    官名。南宋初年,置于诸路,以武臣充任,协助守臣掌兵马之事。遇朝廷起兵,则受副总管节制。

  • 大详稳司小将军

    官名。辽朝大详稳司官员。武官名。见“大详稳司”。

  • 刀剑备身军主

    参见“刀剑备身五职”。

  • 委署

    参见“署缺”。

  • 子族

    商代前期王室的基本军事组织。见“族军”。

  • 典卫长

    官名。南朝梁公、侯国置,掌府第警卫。参见“典卫令”。

  • 地官司徒

    官名,周置,为六卿之一,掌国家教育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序官》:“天官冢宰,地官司徒,春官宗伯,夏官司马,秋官司寇,冬官司空,是为六卿,各有徒属职分,用于百事。”注:“师古曰:冢宰掌邦治,司徒掌邦教

  • 都事厅

    官署名。清朝都察院所属之办事机构。掌章奏文移。乾隆六年(1741),与经历厅分工后,分办礼、兵、工部关涉事件。设都事,满、汉各一人,正六品;下隶笔帖式等人员。

  • 京报

    见“阁抄”。

  • 破虏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初平(190—193)初置,东汉末董卓专权,孙坚与袁术合兵讨伐董卓,袁术表孙坚行此职。十六国前秦沿置。杂号将军名,东汉置,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破虏将军邓奉据淯阳反。”《三国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