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列侯

列侯

爵名。战国时楚、秦等国皆置。秦称彻侯,为二十等爵最高一级。汉朝沿置,因避武帝讳,故曰通侯、列侯。为最高爵位,金印紫绶。秦及汉初多以军功封授。自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封平津侯始,丞相亦得封侯。诸侯王推恩分封子弟,亦称列侯。又有以外戚和恩泽封侯者。西汉食邑多者万户,少者数百,皆为县侯。奉朝请在长安者位次三公。东汉又有都乡侯、乡侯、都亭侯、亭侯等。后世亦为诸侯泛称。列侯享有政治、经济等种种特权。


爵名,为秦汉二十级爵的第二十级。原名彻侯,后避汉武帝刘彻讳,改曰列侯,又名通侯,金印紫绶,用来奖赏有功之臣。功大者食县,小者食乡食亭,得臣其所食吏民。武帝元朔二年,令诸王可推恩其子,可把国土分给众子,国家为其加封为列侯。旧列侯奉朝请在长安者,位次三公。中兴以后,唯以功德赐位特进者,位次车骑将军;赐位朝侯者,位次五校尉;赐位侍祠侯者,位次大夫。列侯所食国之令、长曰相,其属官有家丞、门大夫、庶子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爵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·列侯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书科中书舍人

    官名。明置,掌书写敕诰等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三·中书科》,详“中书舍人”条。官名。明代始置,属内阁。员额二十人,掌书写诰敕、制诰、银册、铁卷等事。凡草请诸翰林,宝请诸内府,左卷及勘籍,归诸古今通集库。凡大

  • 选补使

    使职名。唐高宗上元二年(675)以岭南五管、黔中都督府选任土人,官非其才,乃遣郎官、御史为选补使,亦称南选使,前往简补广、交、黔等州官吏。其后,江南、淮南、福建因水旱,皆遣选补使即选地方官吏,废置不常

  • 工部总部

    官署名。明初工部四属部之一,洪武六年 (1373) 始置,掌经营造作之众务。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二人,主事八人,十三年改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,主事二人。二十二年改称营部。

  • 传骑

    官名。骑马传递讯息的小吏。春秋时齐国置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 “齐景公游少海,传骑从中来谒曰: ‘婴疾甚,且死,恐公后之。’景公遽起,传骑又至。”

  • 玉署

    宋代对翰林学士院的别称。见“翰林学士院”。

  • 父后

    乡官名,汉置,其职不详,疑为掌教育爱护后代子孙。《后汉书·教顺帝纪》:“丙子,加元服。赐王、主、贵人、公卿以下金帛各有差。赐男子爵及流民欲占者人一级,为父后、三老、孝悌、力田人二级。”

  • 四道提刑按察司

    元朝地方监察机构合称。简称四道按察司。世祖至元五年 (1268) 立御史台; 六年,设山东东西、河东陕西、山北东西、河北河南四道提刑按察司,为御史台直辖机构,掌管各地监察事宜。

  • 大谁

    官名。汉朝设此官,掌管门禁。《汉书·五行志》:“成帝绥和二年八月庚申,郑通里男子王褒……故公车大谁卒,病狂易,不自知入宫状,下狱死。”注:“大谁者,主问非常之人,云姓名是谁也……大谁本以谁何称,因用名

  • 管领怯怜口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设于元世祖中统五年(1264),招集析居、放良、还俗僧道等户,习各种匠役,从事造作,秩正四品。至元九年(1272),升正三品。成宗大德十一年(1307),改缮珍司。官署名。元置,见“随路诸色人

  • 司稼寺卿

    官名。唐光宅元年(公元684年)复改司农寺为司稼寺,以司稼寺卿、少卿为正副长官。神龙元年(公元705年)复为司农寺卿、少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