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内阍人

内阍人

官名。唐代太子内坊局的属官有内阍人,掌承诸门出入管钥,内扇、灯烛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太子内坊局》。


流外官名。唐置,属太子内坊,员额八人,秩流外六品,掌承诸门出入管钥、内伞扇、灯烛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府公

    魏晋南北朝时诸公、军府僚佐、属吏对府主的尊称。《晋书·贾谧传》: “果见(贾)充行至一府舍,侍卫甚盛。府公南面坐,声色甚厉。”《北齐书·陈元康传》: “迁司徒府记室参军,尤为府公高昂所信待。”唐、五代

  • 小武伯

    西魏、北周左、右小武伯下大夫的省称。

  • 行营都部署

    官名。宋朝初年,每大军出征则置为统帅,下设副都部署、都监、钤辖等官。后避英宗赵曙名讳,改称行营都总管。武官名。五代后梁时为行营都统的佐官(见“行营都统”条),后唐时亦置,则为总掌行营事务之官。《资治通

  • 佽飞

    官名,汉置。原名左弋,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左弋为佽飞,掌弋射。其长官称令,次长官称丞,属少府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少府》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西羌反,发三辅、中都官徒弛刑、及应募佽飞射士。”注:“臣瓒

  • 烛刺赤

    蒙古语,意为“掌灯烛者”。元朝大都、上都留守司属下仪鸾局,均设烛剌赤提领所,掌殿庭灯烛张设。

  • 检校太师

    官名。宋设此官,为散官,无职事;而地位高于正职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检校官》。

  • 五事考课

    元世祖时以五事考课官吏,即户口增,田野辟、诉讼简、盗贼息、赋役平。凡五事全备者为上选,内三事成者为中选,五事俱不举者黜。

  • 有秩

    乡官。秦汉时职掌一乡民政赋役,由郡任命,秩百石。满五千户之乡,置有秩。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,边郡要地虽不及五千户,亦设有秩。其后或此县有而彼县无,依遵旧俗,无定制。官名,东西汉皆置,俸百石,为乡官,掌一

  • 九官

    九卿的别称。《资治通鉴·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(256)》:“(孙)峻从弟宪尝与诛诸葛恪,峻厚遇之,官至右将军、无难督,平九官事。”胡三省注:“九官,即九卿也。魏明帝太和二年(228),吴主还建业,留尚书

  • 辅正

    官名,三国吴置,掌辅佐太子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登传》:“黄龙元年,权称尊号,立为皇太子,以(诸葛)恪为左辅,(张)休为右弼,(顾)谭为辅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