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阁满票签处
清代内阁内部机构。掌校阅满文本章并撰缮满文票签,皇帝出巡时,发递本报。京内外官员奏折或奉殊笔谕旨,或由军机处拟写谕旨,凡“明发”(由内阁传抄)的,交到内阁后,由本处传知各衙门抄录办理。每日发往六科的本章,由满、汉票签处分别摘记事由,详录批旨,名为“丝纶簿”。特降谕旨,由本处别录一册,叫《上谕簿》(又称上谕档和上传档)。设侍读三人,由满员充任;中书二十二人,满二十人,蒙古二人; 贴写中书八人,由满员充任;供事四人;此外尚有委署侍读若干人,均由满人充任,在典籍、中书内派委。
清代内阁内部机构。掌校阅满文本章并撰缮满文票签,皇帝出巡时,发递本报。京内外官员奏折或奉殊笔谕旨,或由军机处拟写谕旨,凡“明发”(由内阁传抄)的,交到内阁后,由本处传知各衙门抄录办理。每日发往六科的本章,由满、汉票签处分别摘记事由,详录批旨,名为“丝纶簿”。特降谕旨,由本处别录一册,叫《上谕簿》(又称上谕档和上传档)。设侍读三人,由满员充任;中书二十二人,满二十人,蒙古二人; 贴写中书八人,由满员充任;供事四人;此外尚有委署侍读若干人,均由满人充任,在典籍、中书内派委。
官名。北周置。《隋书·于仲文传》:“及宣帝嗣位,(于玺)转右勋曹中大夫。”正五命。
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流外三品蕴位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,掌造铜炮。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
散官名号。北宋始置。前期为正八品下文散官。神宗元丰三年 (1080) 后改置为新寄禄官,正九品。取代旧寄禄官大理评事。金再置为文散官,以授正八品下文官。元朝沿置,改文官正七品,敕授。明为文官正七品,初
官名。明初户部、刑部所属山西部分置。参见“山西部”。
清朝内阁置协办大学士,简称“协办”,详见“协办大学士”条。
官名。唐德宗贞元十二年(796)置,以监勾当左右神策军。
官名,王莽置,掌伎乐等。《后汉书·桓谭传》:“莽时为掌乐大夫,更始立,召拜太中大夫。”
汉朝官秩以外的俸禄等级名。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执金吾》:“缇骑二百人。本注曰:无秩,比吏食奉。”吏食奉(俸)即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百官受奉(俸)例》中的“斗食奉(俸)”,该俸级之吏员,月谷十一石。
南宋太学招补新生的一项规定。孝宗淳熙四年(1177),太学行混补法,以考生太多,遂改待补法加以限制。后每遇科举年分,诸州未解发者百人取三,选解试时有两场或一场试卷文理优长者,于本州备案,待太学补试,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