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礼院总务厅
官署名。清末典礼院所属机构之一。宣统三年 (1911) 设。掌校阅祭告祝文,缮写祝版、神牌,典守院印,并本院补官考绩、经费、庶务诸事。置厅长一人,并佥事、录事、谋正、典簿等。
清末典礼院内部机构。掌理本院文书、会计、庶务等事项。以厅长为主官,下设佥事、录事、典簿、司库、库使等员,分理所属事务。
官署名。清末典礼院所属机构之一。宣统三年 (1911) 设。掌校阅祭告祝文,缮写祝版、神牌,典守院印,并本院补官考绩、经费、庶务诸事。置厅长一人,并佥事、录事、谋正、典簿等。
清末典礼院内部机构。掌理本院文书、会计、庶务等事项。以厅长为主官,下设佥事、录事、典簿、司库、库使等员,分理所属事务。
官名。三国魏置。参见“定科郎”。官名,又名定科郎,三国魏置,为定课曹长官,掌制定律令,考课州郡。详“定科郎”条。
官名。明太祖洪武三年 (1370) 于各王府分置,各一人,从二品,以辅弼诸王。九年罢。
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员一人,以无职事朝官充任,无职掌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都官司复置郎中、员外郎,遂罢。
西夏军队职官。为第一等,有副统辅佐。
海关工务部营造科洋员,地位次于营造司。见“工务部”。
官名。南诏官,下府主将。
官名。清末邮传部之职官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设。左、右各一人,正三品,简任。掌领本部承政厅事宜。
太皞部落的首领称号。传说中的太皞,号伏羲氏,比炎帝晚些,其时已进入父系社会,其部落活动在今河南淮阳县附近,大概他是淮河流域的氏族部落的祖先。传说他因为有“龙马负图出于河”(见张晏《汉书·百官表》注)的
见“奏事处”。
官名。唐朝司农寺属京都宫苑总监次官,西京、东都各一员、从六品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