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曹清吏司员外郎
官名。明永乐元年(1403)置。见“兵曹清吏司”。
官名。明永乐元年(1403)置。见“兵曹清吏司”。
官名。南朝梁置,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第六班,普通六年(525)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九班。陈沿置,拟八品,比秩六百石。武官名。梁置,为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,秩第六班。陈沿置,秩八品
即“小内史上士”。
匈奴官名。位次左、右大将,以单于同姓贵族任之。汉时匈奴官制,自单于以下置左右贤王、左右谷蠡王、左右大将、左右大都尉、左右大当户,凡二十四长,大者领万骑,小者率数千。诸大臣皆世官。匈奴官名。汉时匈奴设此
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,员二人,六品。
官名。元置, 见“右卫都指挥使”。
官名。明清六科给事中与各道监察御史之合称。明清两朝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。明朝通称两衙门。
官名。初为宫中侍奉之名目。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始置为殿内省六局长官,各二人,正五品。唐朝改殿内省为殿中省,各局沿置,正五品下。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曾改大夫,咸亨元年 (670) 复旧。五代
官名。新莽地皇元年 (后20)置。参见“大司马”。官名,王莽置,掌领兵,主征伐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置前后左右中大司马,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。”
国民政府主席,又称主席委员,为中华民国政府元首,对内对外代表国民政府,但不负实际政治责任。国民党政府“行宪”以前的国家元首。其职权因政情和人物的的变动而有不同,多数时候只是名义上的元首。参见“国民政府
官名。北周置,职同太子詹事,掌东宫内外众务,有太子宫尹下大夫(正四命)、太子小宫尹上士(正三命)、太子宫尹中士(正二命)三级。唐朝武则天垂拱元年(684)至中宗神龙元年(705)为太子詹事改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