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议
指八种人犯罪后可以享有减免刑罚特权的特别审议制度。周朝称八辟,汉朝称八议,三国魏正式载入律令,沿用到清朝。包括议亲(宗室外戚)、议故(皇帝故交旧友)、议贤(有大德行者)、议能 (有大才艺者)、议功(有大功勋者)、议贵(高官显爵)、议勤(有大勤劳者)、议宾(前朝皇族等)。各朝对所包括的对象皆有具体规定,如议贵条,《唐律疏议》卷一《名例》: “谓职事官三品以上,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。”
指八种人犯罪后可以享有减免刑罚特权的特别审议制度。周朝称八辟,汉朝称八议,三国魏正式载入律令,沿用到清朝。包括议亲(宗室外戚)、议故(皇帝故交旧友)、议贤(有大德行者)、议能 (有大才艺者)、议功(有大功勋者)、议贵(高官显爵)、议勤(有大勤劳者)、议宾(前朝皇族等)。各朝对所包括的对象皆有具体规定,如议贵条,《唐律疏议》卷一《名例》: “谓职事官三品以上,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。”
官名。明清土官名号之一。文职。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省设有,设于府或土府内。正六品。有自己所管辖之地区,受地方长官约束。世袭,其承袭事隶吏部。详“土官”。文职土官名。清制,四川省置二人:石砫厅属一人,杂谷
官名,隋置,掌封爵事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尚书省》、《通典·职官五·吏部尚书·司封郎中》。
官名。唐朝始设,为监察官。后世因之,金朝以后转为司法官,兼监察官。唐睿宗景云二年(711),置十道按察使,道各一人,分察天下。玄宗开元(713—741)间,曾改称按察采访处置使。十七年置十道、京都、两
官名。清末新设陆军部职官。宣统二年(1910)置,分部、司、处三级。部副官四人,俱以正参领(正三品)以次军官充任,供大臣、副大臣差遣及传达命令。承政、军制、军衡等六司及暂设之军实、军牧二司各设一人,以
官署名。西晋末司马睿镇东丞相府僚属诸曹之一,长官为参军。南朝宋凡小府不设长流贼曹者始置。南齐沿之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男馆和女馆中设立的低级职官。金田起义时,太平军分别男行女行,设男馆(也称男营)和女馆(也称女营、姐妹营、姐妹馆)。女馆中卒长以下设两司马,即为馆长,下领二十五人。一部分肩负作战任务,大部
官名。太平天国置东殿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尚书,属东王府。每部十二人,以数字编衔,自吏部一尚书至工部十二尚书,共七十二人,其官阶职同检点。参见“六部尚书”。
爵名,汉武帝置,为《武功爵》的第九级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请置赏官,命曰武功爵。”注:“瓒曰:《茂陵中书》有武功爵:一级曰造士,二级曰闲舆卫,三级曰良士,四级曰元戎士,五级曰官首,六级曰秉铎,七级曰千
官名。北魏置,掌营建明堂等。《魏书》卷六七《崔励传》: “领军将军元叉为明堂大将,以励为长史。”亦称营明堂大将。
监察御史简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