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八座

八座

高级官员合称。东汉用以称尚书令、仆射、六曹尚书。魏晋至隋用以称尚书令、左右仆射、诸曹尚书,无论共有几人,皆沿其称。唐朝尚书令、左右仆射为宰相,故以左、右丞及六部尚书为八座。明、清用作对六部尚书的俗称; 清亦作为对总督、巡抚等高级官员的俗称。


八座,也写作八坐,是八位高级官员的合称。东汉称尚书令、尚书仆射、六曹尚书为八座;魏晋南朝称尚书令、左右仆射和五曹尚书为八座;隋唐以尚书令、仆射和六部尚书为八座。《通典·职官·历代尚书》杜注:“历代尚书有五曹,则兼以二仆射、一令为八座;有六曹则以左右仆射为一座,兼令共为八座;若有六曹而左右仆射并缺,则以尚书仆射及令为八座。若尚书唯有五曹,又无左右仆射,则不备。”明朝用作对六部尚书的俗称,清朝用作对六部尚书总督、巡抚高级官员的俗称。参看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、《宋书·百官志》、《通典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显武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魏置为将军名号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三品下,二十三年改为四品。金朝定为武散官,从五品中。元朝因置,从四品,宣授。明朝为从四品武官升授之散阶称号。官名。金代武散官从五品中称显武将军。

  • 主译者

    西夏译经者称号。直译为都译勾管作者。主持西夏译经,常以国师担任。景宗元昊时为白法信,惠宗秉常时为白智光。

  • 国民政府委员会

    国民政府的合议机构。广州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采取合议制,以国民政府委员会的合议,行使政府权力。国民党取得全国政权以后,于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十月八日公布的《国民政府组织法》规定,由国民政府委

  • 宫傅

    即“太子少傅”。见“宫衔”。

  • 内直备身

    即“太子内直备身”。

  • 右御史中丞

    官名。明洪武十三年 (1380) 置,正二品,与左中丞实为御史台长。同年即罢。详见“左御史中丞”。

  • 点检中丞司事

    官名。为辽北枢密院中丞司的长官,见“北枢密院中丞司”。

  • 听鼓

    官场用语。旧时官衙以卯刻鸣鼓召集僚属,故谓赴官所伺候上官为听鼓。后又用来称候补官缺者。

  • 盐务署

    官署名。民国置,直属财政部,掌监督各省盐务机关办理的成绩、所属官吏的升降,编练场警,调剂运销,审定盐税定率,及盐务行政等事。设署长一人,总理署务。下设总务、场产、运销、审核、缉私五科。民国二十五年改为

  • 军需正

    (1)陆军同等官。北洋政府设置,有一、二、三等军需正。其军阶分别为上校、中校、少校,掌军需事务。(2)海军相当官。北洋政府置于各舰,由一等军需官充任。